東北網5月10日訊(記者 岳雲雪 楊瀟 齊昊)經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調查統計,2012年我省公眾安全感達到95.3%,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群眾對平安建設滿意率達到96%。2012年,我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平安龍江”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新聞通氣會現場。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 攝
記者10日從省綜治委、省委宣傳部聯合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2012年,全省共受理治安案件同比減少14.2%,共發生八類主要刑事案件同比減少11.1%,全省共發生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分別減少4.5%、8.7%、14%,全省發生火災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同比減少11.4%,全省群體性事件同比減少7.4%。
從刑事案件到交通事故起數,從火災事故到群體性事件,均呈現下降趨勢,我省公眾安全感也在逐年遞昇。

網格化管理,小事不出社區。資料圖
“天網地格”立體防控編織百姓“安全夢”
我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天網、地格等無縫隙的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化管理模式,對每個網格都定格、定點、定人、定責,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目前,全省建成各類監控點54.5萬個,各級報警監控中心完成率為92.8%,治安卡口完成率100%,實現重點部位聯網率達到85.4%。
實施社區“網格化”管理,對全省城市社區進行“劃網分格設長”,將每個社區重新調整為10-30個網格,每個網格轄100-200戶居民,每個網格設一名“格長”,逐步建立起了“聯系群眾無盲點、網格對接無縫隙、社區服務無遺漏”的社區服務管理新的網格體系。
望奎縣在農村種養大戶、農用車和村鎮商業網點安裝了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和報警裝置,所有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部安裝兩臺以上視頻監控設備,形成了“空中有監控、地面有巡控、村屯有報警、居家有技防、村屯有聯防”的防控體系。
截止到2012年底,望奎縣首批37個村105個屯進入平安互助網,90%以上的農戶安裝了門燈和斷線報警器,80%以上的鄉村企業安裝了無線報警設備。先鋒鎮白五村鍾家屯幾戶農民購買了上門銷售的化肥,使用後發現是假肥,立即調出村頭監控錄像,鎖定了售肥車去向,及時向縣工商局報案,挽回了經濟損失。

哈爾濱南崗公安局巡邏輔警天眼系統接警臺。資料圖
結合實際基層管理“有新招”
為強化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的能力,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農村社區建設的意見》和《黑龍江省社區工作者管理實施辦法(試行)》,並將社區建設納入《黑龍江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十二五”規劃》,全省各地也創造性地探索加強基層社會管理的新途徑。
2012年,寧安市推行農村警務“村警模式”以來,村警提供線索協助派出所破獲刑事案件28起,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7起,農村安全穩定形勢明顯好轉,打擊犯罪效能明顯增強,服務群眾水平明顯提高,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這支由248名農村治保主任組成的全新的專業化農村輔警力量,充分發揮村警人熟、地熟、情況熟等優勢,協助民警開展非執法類工作任務,及時准確掌握輿情信息,協助促進警民關系,農村警力資源得到合理運用。
村警覆蓋了全市240個行政村,市局和派出所根據轄區治安情況,隨時將工作部署通過手機短信或QQ群的形式安排給村警。村警在本村協助社區民警開展警務工作,為“一村一室、一室一警”農村警務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橕,構築起農村社會治安的第一道防線。
“模范帶頭”搞試點分享經驗共發展
2012年,我省推動並總結全省確定的30個社會管理管理綜合試點單位經驗,為30個試點單位下撥了專項補助經費。
據了解,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省先後總結推廣了大興安嶺地區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伊春市強化基層社區服務管理職能,綏化市城鄉社會管理基層組織四個覆蓋,佳木斯市加強對退休人員服務管理的等經驗。同時組織開展了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基地、戒毒康復、吸毒人員社區戒毒治療、流浪未成年人保護等專項工作試點。
2012年,我省社會大局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刑事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及時整治了大量突出治安問題;妥善化解了大量社會矛盾,群體性社會矛盾進一步減少;著力解決公共安全領域中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公共安全感持續提昇;不斷擴大平安創建范圍,社會各界及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意識普遍增強。
安則興,亂則衰。平安穩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全省社會管理和“平安龍江”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治安形勢總體保持平穩,公眾公共安全感進一步增強,讓平安夢、和諧夢、幸福夢同中國夢共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