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3日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其中我市境內的團結遺址和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被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此,我市境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8處。
據了解,團結遺址位於東寧縣大肚川鎮境內,大體分為兩種考古學文化,上層屬唐代渤海國時期的文化遺存,下層屬戰國至兩漢時期的文化遺存。考古學界將其下層文化遺存定名為“團結文化”。“團結文化”廣泛分布於圖們江流域、綏芬河流域及穆棱河中上游地區,是戰國至兩漢時期居住在東北地區東部的“沃沮人”的物質文化遺存。“團結文化”對研究東北古代民族分布、遷徙以及“沃沮人”的社會形態、生產力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2005年,團結遺址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位於海林市長汀鎮境內,是我國清朝政府設置在盛京(沈陽)以北管轄黑龍江、烏蘇裡江流域廣大地區的東北邊疆著名重鎮。寧古塔將軍的駐地和治所兩經遷移,易地三處,依次為寧古塔舊城、寧古塔新城、吉林烏喇。1636年梅勒章京吳巴海監造寧古塔(舊)城。1640年以後,寧古塔將軍取代奴兒乾都司行使對黑龍江、烏蘇裡江流域的管轄權,寧古塔舊城成為盛京以北的保衛東北邊陲的軍事中心。1666年(康熙五年)寧古塔將軍遷往新城(寧安市境內),寧古塔舊城作為梅勒章京(後為昂邦章京)的駐地歷時30年。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作為黑龍江地區歷史的見證,1981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公布,我市境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原來的6處增至8處,依公布批次的先後順序,分別為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牡丹江邊牆、中東鐵路建築群、侵華日軍東北要塞--東寧要塞群遺址、五排山城址、小四方山城址、團結遺址、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