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訊 16日,是第7個“世界高血壓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血壓,健康心跳”。哈醫大心血管病研究所著名學者、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傅世英團隊歷時近50年,對我省30萬人(分別於1958、1979、1991、1999和2007年五次在黑龍江省城市和農村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橫斷面調查,調查范圍涉及全省五個市、四十四個縣、三個特定人群)進行流調發現:心髒房顫、打鼾都與高血壓有關。冬季長、鹽攝入高,以及高血壓“母傳子”等特點使我省高血壓呈現年輕化趨勢。
三大因素拉高我省高血壓患病率
研究發現,我省屬於高血壓的高發地區,高血壓患病率逐年昇高,50年間增長3倍,25.69%的患病率高於全國18.81%的平均水平。
我省高血壓患病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持續時間長,人們喜歡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飲酒量大,人均食鹽攝入量為每天17克至18克,高於全國水平。
調查還發現,BMI(體重指數)、性別、高甘油三酯血癥、年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和遺傳史等是我省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患病年齡年輕化
同一年齡段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男、女患病率最高組為65歲以上組,五次調查患病率分別為男、女患病率最高組為65歲以上組。
35—44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五次調查分別為9.21%、8.26%、8.94%、20.47%和22.92%,1999年已上昇至20.47%,到2007年增加到22.92%,仍然保持增加勢頭,提示高血壓患病年齡年輕化的問題沒有得到較好的改善。
性別不同高血壓患病率不同,男女高血壓患病率均逐年增高,女性高血壓患病率在55歲以前明顯低於男性,55歲以後女性患病率增加速度加快,到65歲以後兩者患病率差別消失。
坐辦公室的患病率最高
職業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多次調查發現農民和商服人員的患病率最低,其次是專業技術人員、機關企事業單位高血壓患病率最高,1999年調查發現,機關企事業高血壓患病率高達41.67%,應成為高血壓疾病防治的重點人群。
高血壓患病率與文化程度有一定關系,患病率最高的是不足小學文化的人群(1999年,25.50%;2007年,45.44%);其次為小學文化人群(1999年,14.95%;2007年,34.81%);大學本科學歷人群的發病率最低(1999年18.78%;2007年18.15%)。
吸煙飲酒高血壓患病率高
高血壓相關因素分析:1958年相關因素分析認為高血壓與年齡、性別、職業密切相關。
1979年調查進一步分析表明,高血壓與飲酒量密切相關,飲酒組比非飲酒組高0.55倍,隨著飲酒量的增加,高血壓的患病率增高。1991年相關因素結果按相關系數高至低排列依次為高血壓與性別、職業、飲酒、母親有高血壓史、年齡、吸煙等變量存在多元線性關系,其中高血壓家族史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相關因素。
母親患高血壓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比母親無高血壓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顯著增高,證實高血壓發病有明顯遺傳傾向,超重肥胖的人患病率增加。有吸煙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也較總體患病率明顯增高(40.19%比25.69%),但未發現每日吸煙數量與高血壓患病率具相關性。
高血壓病特殊人群
低齡高血壓多是“母傳子”
15歲的小海今年剛上初三,常在外吃飯,愛吃零食和飲料。學校組織體檢時,小海被查出原發性高血壓。原來,小海除體重超標、肥胖外,他的母親也是高血壓患者。
調查認為,母親有高血壓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明顯高於母親無高血壓史者。青壯年人群高血壓的發生是遺傳、代謝紊亂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獨立或相互作用的結果,導致血壓增高、內皮功能障礙、心血管重構及靶器官功能受損,最終引發心血管問題。
房顫、打鼾查查高血壓
80歲的金大娘患有高血壓多年。半個月前,她在小區遛彎時突然感覺不適,頭暈、胸悶、心跳過速,後經診斷為房顫。
高血壓是導致房顫最常見的原因和危險因素,約半數房顫患者都患有高血壓。研究顯示,房顫與高血壓共存可明顯增加腦中風的危險。
血壓高會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的慢性損傷,但很多患者本人並無察覺,三分之一的高血壓是無癥狀的。
除了頭暈、頭疼、胸悶、心慌等典型癥狀外,打鼾也是高血壓早期的一個預警信號。
血壓監測“從娃娃抓起”
研究顯示,患高血壓超重兒童成年後更易患心髒病。因此,血壓監測應從學齡兒童開始,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血壓的變化。
專家表示:18歲以上的成年人,建議每年測一次血;35歲以上,建議每半年測量一次血壓;對於有肥胖、長期過量飲酒、高血壓家族史等易患高血壓的人群,建議每3個月測量一次血壓。
正常血壓的人可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預防高血壓,如減少快餐飲食,盡量在家中吃飯,高鹽飲食者限鹽,每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肥胖者減輕體重,半年減重3-5公斤;缺乏運動者,堅持每周活動3-5次。
自測血壓小常識
首次測量血壓數值為小於120/80mmHg者,認為是正常血壓。
如首次測量血壓≥140/90mmHg,但小於180/110mmHg,認為可能是高血壓,建議每隔1-2周測一次血壓,如非同日三次血壓≥140/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
如首次測量血壓≥180/110mmHg,認為很可能是高血壓,應立即降壓治療,到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評估。
一般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的血壓目標值至少應<140/90mmHg;年齡≥65歲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可以根據情況目標值為<150/90mmHg;高血壓伴慢性腎髒病、糖尿病、冠心病的血壓目標值為<130/8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