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在現場掃描梅花鹿耳後的電子芯片。 資料片
東北網5月25日訊 冰城專家在國內首次施行放活獵物新手段和GPS技術,用來培養野外種群以監測野生東北虎、東北豹蹤跡的“潛伏鹿”,第一次成功吸引到虎豹現身。記者從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獲悉,現場附近已發現一些動物的糞便,其中是否有東北虎或東北豹的糞便,正在做DNA分析。
據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廣順教授介紹,5月2日,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接到吉林汪清保護區發來的一條疑似發現野生虎豹行蹤的信息,接到信息後,他立即帶上科研人員趕赴事發地。在吉林汪清保護區他得知,4月26日,吉林汪清蘭家林場巡護員發現一頭遭獵殺的梅花鹿,當時這頭鹿的喉管已被咬斷,脖子上有一排明顯被利牙刺透的窟窿,其腹部也被撕開了,肉卻未被分割吞食。姜教授告訴記者,“從傷口外觀判斷,行凶的一定是大型貓科動物,但究竟是東北虎還是東北豹,目前還不好說,因時間久、傷口已不新鮮,很難辨別。”專家在遇難的梅花鹿耳後找到被植入的電子芯片,掃描器的屏幕顯示出其身份編號,證明了它是去年在汪清野生動物保護區野放鹿群中的一員。
對於“大貓”為啥只把它咬死,而沒有吃掉?姜教授解釋說,凶案現場距離有人住的林場管護站不到200米遠,偷襲梅花鹿的虎、豹,先將獵物咬死,然後拖拽數十米外,找個安靜的地方,正准備享受美餐時,很可能受到人的活動乾擾,受驚後逃離現場。
姜教授告訴記者,“根據野生虎豹的習性,咬死獵物後,它喜歡分幾頓吃完,‘凶手’可能還會找回來的。”科研人員在發現梅花鹿屍體的林場方圓幾公裡范圍內,已經安放了22臺遠紅外自動相機,期待能拍攝到“凶手”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