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7日訊 大慶市城鎮居民收入3次跨越: 2007年突破1.5萬元、2010年突破2萬元、2012年突破2.5萬元,年均增長10.1%。
市民蔡昕欣每月的稅後工資,2007年2200元、2010年2890元、2012年3400元。他高興地告訴記者:“纔短短5年,我的工資就漲了一半多。”
蔡昕欣工資的3次上漲,對應著大慶市城鎮居民收入的3次跨越——
2007年突破1.5萬元、2010年突破2萬元、2012年突破2.5萬元,年均增長10.1%。
國家統計局大慶調查隊副隊長吳永坤說,工資性收入在大慶市居民收入中所佔比重最大,它的增幅直接影響居民收入的水平。
5年間,該比重提高了4.4個百分點,由66.6%提至71%,其增長對居民收入的貢獻率高達91.6%。除了工資性收入,居民收入的來源還有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經營淨收入。
這些抽象的數字實實在在地刻畫出大慶的發展曲線,它們相當於經濟社會的K線圖。
吳永坤認為,居民收入的3次跨越,主要動力來自經濟穩步增長、地方財政收入攀昇、民生政策傾斜和企業經濟效益提高。
經濟增長方面,GDP2007年1822億元、2008年突破2000億元、2011年突破3000億元、2012年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幅11.7%。
地方財政收入方面,2007年117.6億元,到2012年攀昇至263億元,累計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5%。
民生政策方面,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公積金及城市最低保障水平不斷增長。2012年,企業離退休人員工資人均增長14%,市區最低工資、城市低保標准分別提高32%和12%。
企業經濟效益方面,僅規上工業企業,2012年就實現利稅1732億元,比2007年淨增29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