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8日訊 黑河市心理工作者協會會長張明元對如何調試考試焦慮問題給即將走上“戰場”的學生們進行了心理輔導:
張明元認為,考前出現過度緊張和焦慮,其心理根源在於個人對未發生的事的一種可能結果的預期或假設,進而出現心理矛盾和困惑,自信心降低。從根本上說,考前心理的過度焦慮狀態主要是由消極的心理暗示引起的。消除心理焦慮可以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
主觀方面
正確的對待考試。考生要正確的認識高考,不要帶有一考定終生的想法。要建立牢固輕松的思想基礎,把自己對未來的期盼不要當做現實、事實。不要產生思想誤區,放錯著眼點,乾擾事實。
持積極態度應考。持有積極的心理應考也是事半功倍的好辦法之一。積極的暗示能增強人的信心,消極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考試前學生受到的消極暗示很多,因此特別要注意消除消極暗示影響。每個考生的心態不同,在不同情景下心理的變化不盡相同,因此,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運用積極暗示進行心理調整,強化信心。
緊抓現在關注當下。利用好剩下的幾天時間,發揮最大的潛能。在考前,只有關注現有時間,回歸良好的學習能力,做應該做的事情,立足實際,積極復習對考試充電。對非現實、非實時存在的東西不要出現錯誤的想象和期盼。考生在考試前的幾天裡用點時間,好好想想自己怎麼能更好地進入狀態,怎麼能在考試中提高考試效率,提高考試質量。
合理的定位自己。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適當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定指標,以便逐步提高。考生要根據自己平時的學習實力和自己心態的情況,實事求是地確定自己的高考目標。一般說來,根據考前多次的考分確定高考成績的期望值。如果目標定位過高,就會為難以達到目標而增加考試焦慮;如果目標定位太低,又會影響潛能的發揮。要重視考前復習,做到心中有數。對自己要有自信心,焦慮的根源在於對自己平時學習缺乏信心,所以,自信心越強,焦慮就越會減輕。
善用行為調節法。默默地在心裡給自己加油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最好是有聲地說話,大聲地告訴自己,我能行!用美好的想象激勵自己在一個安靜、安全的環境中將自己徹底放松,並將希望達到的目標在腦海中進行清晰細膩的預演。還可以聽聽音樂,找知己聊天,釋放壓力和焦慮的情緒,也可從事強度低的體育鍛煉
客觀方面
家長要求兩不要。家長對孩子高考要求不要過高,心理疏導不要過急。家長要從生活方面對孩子進行照顧、理解和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溫暖,來增添學習動力,消除考試焦慮。家長不要用攀比、定位來給孩子增加心理包袱,心理包袱是壓力和負性情緒產生的內在因素,只有甩掉包袱纔能保持內在的心理舒暢。
交流分享很重要。學校、同學之間可以組織座談,對考試進行交流,分享考試存在的正負面情緒。同學之間感情相近、相互認同、相互理解、良好心態的同學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支持和幫助心理存在弱勢的同學進行考前調試。
外在重視要適度。現在的高考已經成為對社會的一種考試,家長、親朋陪考、環保執法、交警開路、醫務人員全程陪同,這些外在的重視要適度,不要給學生們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心理求助法。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調試,考前焦慮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可以找專業的人員、老師進行諮詢,也可以撥打我市心理諮詢熱線96311進行求助。
在考場上可以用行為調試、放松訓練、想象排懮等方法進行調節。行為調試,深呼吸是調整情緒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要經常訓練深呼吸的操作方法,在使用時纔會得心應手。閉目坐在椅子上,緩慢有節奏地吸氣,停幾秒鍾後,再緩慢有節奏地呼氣。放松訓練法,考生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兩腳與肩同寬,眼睛微閉。想象排懮法,不要去想緊張的考試氣氛,想象美好的風景、減少考場緊張和焦慮。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經常選用一種或幾種方法進行情緒調節。經常使用這些方法進行情緒調節,可以保持考前、考中能有一個好的心態,同時到了考場後也能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