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罕見金代銀元寶亮相省博物館 全國僅十幾枚
2013-05-29 08:09:55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耿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9日訊 28日,省博物館展出一枚金代銀元寶,據悉,同類銀錠目前全國僅發現十幾枚。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在當時它可是大面額貨幣,可以購買1000多斤大米。

市民正在觀看金代銀元寶。孫岩 攝

  本次展出的銀幣是於1982年在我省西部地區征集得來的。該枚銀幣兩頭寬,中間窄,長0.048米,最寬處0.03米,束腰處寬0.021米,厚0.0055米。銀幣上有漢字“承安寶貨”以及“寶貨壹兩半”字樣。省博物館歷史部工作人員郝樹林告訴記者說,“承安”為金章宗年號,該銀幣於1197年開始鑄造,僅鑄造3年,因此,這種銀幣存世量非常少。

  目前,具有“承安寶貨”字樣的銀幣全國僅發現十幾枚。該銀幣正面較平,背面和側面則有許多凹陷和小孔。這是由於澆鑄銀水時,所產生的氣體溢出時形成的氣孔,俗稱蜂窩。而蜂窩正是現在鑒定銀錠成色和真偽的重要參考條件。銘文“壹兩半”系此銀幣的幣值,在當時值銅錢3000文。而當時,100斤大米的售價不到300文,所以,用這枚銀幣可以購買1000多斤大米。

  “承安寶貨”銀幣實質上是銀錠的一種,俗稱銀元寶,是指白銀按一定的形狀和重量鑄造的一種塊狀物。其樣式承襲唐宋,銀錠可分為船型、條形、餅形。宋代銀錠的形狀沒有固定的樣式,其中以“腰形”(兩頭寬,中間窄)最為普遍,這也是宋代以後銀錠的主要樣式。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