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9日訊 每年五月,寶清縣小城子鎮梨南村農民張英澤都要在寶石河河畔的七畝半開荒田忙上幾天。往年,他種玉米;今年,他種的是柳樹苗。
讓張英澤轉變的是寶清縣今年春天強力實施的『三條生態河流』兩岸插柳工程。三條生態河流指的是撓力河、七星河、寶石河,總長661.7公裡。『要說20多年前這河清澈見底,兩邊全是柳條通,游泳抓魚的可多了。』張英澤說,『現在呢,哪有魚啊。一下雨,河水夾泥帶沙的,河沿都塌不少了。』
如何讓這三條河恢復原有的生態?寶清縣提出,奮戰三年,投入資金4600餘萬元在河岸插柳、恢復原生態,計劃完成河流兩岸綠化面積2.9萬畝。
5月10日記者采訪時,該縣今年的植樹剛剛結束,已插柳7305畝。為了切實完成三年目標,該縣出了幾個新招。
用成活率檢驗一切
『栽樹時轟轟烈烈,栽完樹一哄而散』、『植數造零』,這是許多地方植樹時常見的現象。『我們的三河綠化,不能再出現這樣的情況。要讓成活率檢驗一切。』縣委書記朱海濤說。
寶清縣對綠化工作實施招標,與中標公司簽訂合同,明確規定乙方采購苗木的品種、標准等,要接受縣造林綠化領導小組的指導與監督;栽植和管護樹木,要接受鄉鎮政府和林業部門的技術指導、監督和管理;對成活率沒有達到合同規定的90%以上的地塊,自行承擔補植的相關費用;資金結算按樹木成活率分三年給付,第一年付50%,第二年付30%,第三年付20%。
造林總站、國有林場和交通局組建了10支專業造林隊伍,形成了以專業造林隊伍為主體的造林新機制,實行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包管護、包成林的『五包保』制度,一包三年,直至成活率達到100%。
『植樹造林工作實行公司化運營,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年年植樹不見綠」,使造林工作逐步進入規范化、專業化、法制化軌道。』縣長艾天說。
宣傳到位政策及時兌現
在夾信子鎮三道河村寶石河河段,河岸兩側各30米的地段,按照行距40厘米、株距60厘米的規格,整整齊齊扦插的杞柳已經發芽。
為了最大限度恢復河流原貌,縣水利局局長張永恆告訴記者,寶清縣對造成三條河流污染的兩大污染源進行了治理。
河道兩岸耕地由於化肥、畜禽糞便等隨著雨水衝刷進入河流,導致水質惡化,造成污染。寶清通過每年每公頃土地旱田補償4500元、水田補償7000元,收回了河流兩岸被佔用的耕地。
采砂則因洗砂污染渾濁了河水,據統計,該縣共有20家砂場。無證無照的8家被取締,其餘12家,將通過重新統一招標,尋找新的試采砂段。
小城子鎮梨南村黨支部書記姚念和說:『今年我們村在寶石河北岸的插柳任務是10裡地,需要征收一些農戶在河邊的承包地。村乾部把河邊插柳的好處跟大家一講,該兌現的政策及時兌現,沒有一個農戶鬧別扭的,保證了造林計劃的順利實施。』
綠化不光是林業部門的事
以往,植樹造林是『林業部門乾,鄉鎮乾部看』;今年,多部門全程參與。
寶清鎮黨委副書記閆瑞頗有感觸地說,今年雖然植樹任務大都由專業造林公司來乾,但並沒有『一包了事』,鎮裡100多名機關乾部分別深入到栽植現場,監督造林質量。
在小城子鎮,黨委書記包河岸南片,鎮長包北片,機關乾部各包一塊造林地。造林結束後,還在各地塊立起牌子,不但標明造林公司及負責人的名字,還標明負責監督的機關乾部的名字。
機制的轉變,在全縣上下形成了愛綠、植綠、護綠和上下齊動、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該縣按照『城市森林化,村鎮園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的思路,加快林業禁伐、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和城鄉綠化步伐,力爭使森林覆蓋率盡快達到35%以上,縣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5平方米,鄉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