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 (記者 印蕾) 六一將至,兒童的笑臉,如潮的歡歌。同一片藍天下,我們想到了另外一群孩子:他們有的是從小就失去父母的孤兒,有的是從出生就沒有健全身體的殘疾兒……在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就有這樣一些身體和智力殘障的孩子,兒童節前夕,我們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他們……
走進福利院,一幢獨棟居民樓上掛著一個“天使之家”的牌子,除了這個牌子,這棟樓和普通住宅沒有什麼分別。這棟樓裡生活著7個家庭,每個家庭由一對父母和2—4名孤殘兒童組成。
福利院院長黃萬軍告訴記者,從2008年年底開始,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推出一種新的孤殘兒童養育方式——家庭寄養。“父母”是喜歡孩子、願意付出愛心的志願者夫妻,他們和幾名孤殘兒童組成一個家庭,共同生活在“天使之家”。

於媽媽和飛飛在家裡做游戲。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媽媽”和漢字卡片
來到天使之家102室,一進門,幾個孩子就撲上來,熱情地跟記者打招呼。臨時家庭的“媽媽”於國軍告訴記者,活躍的小男孩叫飛飛,今年纔2歲;紮著辮子的“姑娘”叫圓圓,今年13歲了。
於媽媽說,飛飛剛到家裡來的時候纔10多個月,一喝奶就吐,現在飛飛已經滿地走了,是院裡有名的“小帥哥”。
讓於媽媽一直惦記的還有一個叫航航的孩子。航航是個脣?裂孤兒,剛來福利院的時候纔10個月大,後經醫療手術後康復。航航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但非常懂事聽話、好學。平時教的歌謠、詩歌很快就能背熟,3歲多時航航就能熟練背誦百首古詩,還能幫助於媽媽照看更小的弟弟、妹妹。2012年7月,芬蘭的一個愛心家庭收養了航航,分別時,航航帶著滿臉淚水揮動小手,口中一直念著“媽媽來”……於媽媽將航航最喜歡的漢字卡片和自己的照片帶給新家庭,希望航航有一天還能回來。
送給“媽媽”的糖果
另一個家庭的媽媽是李淑梅,小白是李媽媽負責照顧的孩子。“小白的名字是我給起的,因為他長得特別白”,李媽媽告訴記者,“小白發育特別遲緩,因患腦積水脊膜膨出術後後遺癥導致大小便失禁。
李媽媽告訴記者,小白剛來的時候十分瘦小,我她就每天變著花樣想辦法給他增加營養。
眼前的小白白白胖胖的,十分惹人喜愛。幾年來,在李媽媽悉心照料下,小白的身體發育和認知能力有了明顯進步,能自己吃飯,借助外力行走。最讓李媽媽高興的是,小白的語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比如你說他長得不好看,他就會不高興。看到有客人來,小白特別拿了糖果招待客人,還剝了一塊送到“媽媽”嘴裡,讓李媽媽十分感動。

於媽媽幫圓圓梳頭發。東北網記者 印蕾 攝
5年實踐“父母”呵護孩子成長
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李麗告訴記者,孤殘兒童院內集體生活式的養育是我國孤殘兒童養育的主要方式,雖有利於統一管理,但卻很難顧及到每一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難免忽略孩子的個性差異。很多孩子也不能理智地看待自身的殘疾和被父母遺棄的現實,造成性格上的孤僻,以致成人後很難與社會融合。從2008年開始,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推出了雙親模擬家庭模式,通過招聘志願者父母或者志願者媽媽的方式,讓他們和孤殘兒童一起組成家庭,長期生活。這種模式也叫“寄養家庭”。
記者了解到,“寄養家庭”是由美國半邊天基金會支持的一個項目,該項目幫助福利院招聘符合條件的志願者家庭。家庭中,媽媽全職照顧孩子,並得到基金會支付的1600元補助,爸爸外出做工,業餘時間可以協助媽媽照顧孩子,項目要求志願者家庭的孩子可以在日間回家庭看望,如留宿,全年不超過15日。項目旨在盡量讓進入家庭的孩子得到家庭的溫暖,體驗小家庭的生活樂趣。每個家庭需撫養2——4名兒童,福利院會為每個家庭提供每個孩子每月500元基本生活費。
5年時間裡,共有7對夫妻成為這些特殊家庭裡“父母”,先後有40餘名兒童成為這7個家庭裡的一分子,他們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
家庭寄養 有家有愛有發展
1951年,英國精神病學家提出“兒童依戀理論”,提出機構教養使兒童失去了母愛以及融入社會的成長基礎,並主張讓福利機構中的兒童走向家庭。隨後,西方多國將大部分兒童福利機構解散,家庭寄養方式日漸流行。現在,英國受看護的兒童中有三分之二接受家庭寄養,家庭寄養也成為英國流浪兒童照料的主要形式。
過去,我國孤殘兒童的收養主要依靠政府興辦的福利機構。然而,由於數量和規模有限,很多孤殘兒童得不到救助,特別是有殘障的新生兒死亡率比較高。而家庭寄養方式更有利於孤兒回歸家庭、健康成長。
記者從民政部門獲悉,我國很早已開始嘗試將孤殘兒童寄養在農村家庭養育,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隨著我國政府對孤殘兒童養育標准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寄養制也開始逐漸由農村家庭向城市家庭過度,以使孩子們能接受更好的康復治療。家庭寄養的費用一般是由當地福利院或民政部門承擔,寄養家庭只需按照協議履行養育義務。
今年5月17日,民政部發布《兒童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征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稿)。意見稿對兒童的照料進一步細化,並首次對家庭寄養、兒童管理、人員配備等都進行了明確規范。今後,在福利機構中,寄養家庭應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寄養兒童人數也不得超過2名。未來,將會有更多愛心志願者父母加入到“寄養家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