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3日上午,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與市政府、伊春林管局在北京舉行伊春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試點)成果發布會,會上,我市與河南勇盛萬家豆制品公司簽訂碳匯認購協議,實現國內購買森林經營碳匯的第一筆交易。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理事長劉於鶴,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有緒,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雲出席會議並講話。
市長、林管局局長高環在會上講話並接受了媒體采訪。
高環說,伊春十分重視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作用,采取了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力度,主動停止森林主伐,擴大森林撫育和植樹造林等措施,全市森林總蓄積達到2.71億立方米,森林覆被率達到86.6%,分別比4年前增長14%和2.8%。伊春森林和濕地每年釋放氧氣量1030萬噸、固碳12.3億噸以上,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高環指出,在加速提昇生態服務功能的同時,伊春還積極探索發展林業碳匯經濟的途徑、方法和機制,尤其是近一年來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密切合作,在湯旺河林業局開展了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試點,無論從林業碳匯技術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是一次開拓性的創新。它產生了我國第一個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方法學以及森林經營類碳匯產品,而且得到了社會認可,實現了碳交易,為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全社會辦林業拓寬了道路。
高環表示,將繼續推進和擴大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試點,生產更多的森林碳匯產品。力爭率先在國有重點林區建立規范化的林權交易平臺,全面推進林業資本化運作進程。同時,將加大發展生態反哺型和生態主導型經濟,促進地方經濟繁榮和群眾增收致富,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使伊春真正走上一條保護與發展良性互動,森林生態與經濟社會和諧共贏的科學發展之路。
林管局副局長孫浩然主持新聞發布會。
據了解,2012年6月,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在我市湯旺河林業局開展碳匯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試點,旨在探索中國北方重點林區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項目實施和運行管理模式,並推動碳匯信用交易。一年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組織專家團隊,在湯旺河林業局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選定了1051畝森林作為試點,對其進行大量的探索實踐,形成了《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方法學》。通過專家評審給出了評審意見:開發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方法學,是我國通過森林經營措施提高森林質量、增加碳匯、應對氣候變化、履行國際公約的需要,更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一項具體舉措,對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該方法學基於我國國情林情和森林經營實踐,遵循國際規則,借鑒國際相關方法學內容,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填補了我國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空白。
會上,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發布了此次試點成果:一是形成了《森林經營增匯減排項目方法學》和試點的項目設計文件。二是經過國家林業局批准的有資質的單位計量,項目產生了6000噸淨碳匯量,並經第三方機構審定和注冊,成為可交易的生態產品。三是通過華東林交所的碳匯托管平臺,河南勇盛萬家豆制品公司出資購買這些碳匯用於中和該企業生產過程造成的碳排放。
在發布會現場,河南勇盛萬家豆制品公司與湯旺河林業局以及交易平臺華東林交所簽訂了認購協議,以每噸30元的價格實現了試點項目的6000噸碳匯交易。
國家林業局相關領導、國內著名高等學府、科研院所、有關單位的專家學者,知名企業負責人及新華社、人民日報、黑龍江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記者參加了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