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借東西大直街改造之機 哈市鞍山街教堂月底開始修繕
2013-06-05 09:32:25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焱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6月5日訊 隨著哈爾濱地鐵將在近期通車,東西大直街改造也提上日程。位於東大直街與鞍山街交口的聖母守護教堂及廣場也列入了修繕和改造范圍,預計該項工程將於本月月底前開工。

聖母守護教堂

  據悉,在此次修繕改造中,將重點對既有路燈進行整修整飾,對該區域內的歷史建築聖母守護教堂進行清洗修繕,地面鋪裝進行裝飾改造。對人防出口、通風采光井、花池樹池等各類街面設施進行整修整飾。以教堂為中心的鞍山街教堂廣場區域改造項目,擴建公共活動空間,對區域內13棟多層建築進行裝飾性節能改造,烘托特色建築藝術魅力。該工程計劃“十一”前完成除綠化工程之外的年度建設任務,入冬後結合冬植再完成該區域的綠化工程。 

  修繕前探訪:感受鞍山街教堂N種美

  說起聖母守護教堂,或許很多哈爾濱人都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座,但如果告訴你,位於東大直街與鞍山街交口處的,那座頂著“大洋蔥頭”的圓形穹頂的教堂就是,你一定會恍然大悟,“哦,原來就是它啊,很美的!”這座建築風格獨特的教堂已經深深植入老哈爾濱人的記憶,但是雖然有著近百年的相處,但人們對它卻知之甚少。4日,記者走進聖母守護教堂,感受到它經受歲月打磨而愈發厚重的美。

  獨特之美:圓形穹頂與藍天白雲相映

  遠處看,聖母守護教堂紅牆綠頂、宛若古堡;走近它,線條流暢、斗拱交錯,像一首流動的樂曲,極富節奏美;來到教堂近前,一種神秘感又油然而生。

  聖母守護教堂建築原為東正教聖母帡幪教堂,現在是中華東正教會哈爾濱教會所在地,教堂周圍是開放式廣場。

  聖母守護教堂建築最吸引人的地方,則是它典型的拜佔庭式建築風格的巨大“洋蔥頭”穹頂。哈市市志記載,它仿效了著名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教堂的圓形穹頂。綠色穹頂上立著一個十字架,與藍天遙相呼應。穹頂下是紅色圓柱形牆體,有12扇設計精巧的上弧線采光窗;穹頂的下一層,還有4個綠色小穹頂依傍在周圍,每個上面都立有一個十字架,與大穹頂錯落分布、交相輝映。不論從哪一面看聖母守護教堂,都能感受到它不同的美。

  感染之美:人們用文字與影像留存永恆

  聖母守護教堂建築的美,典雅而內斂,不少喜歡用文字和影像抒發情感的人都會從它身上找到美感,借用文字影像,留存一份記憶。

  生活在哈爾濱的詩人楊河山在博客中寫道:“每天,我都能看見哈爾濱聖母帡幪教堂,它翠綠的穹頂。有時,那銀灰色的十字架會矗立在雨絲中,或煙塵裡。有時,它還倒映雪中,像伸開雙手的人,迎接灰燼般的雪花……”

  網友風少在天涯裡用照片記錄下了聖母守護教堂的美:初春時節,教堂的穹頂上披著一層白雪,充滿暖意的陽光灑向教堂,旁邊冬眠的大樹映在牆上……構成一幅養眼的畫面。

  攝影愛好者光明先生更癡迷聖母守護教堂的建築樣式,“在洋蔥頭式的尖頂上設十字架,塔樓多圓筒形,窗子細長,上面用半圓弧為頂,形成龐大而又有節奏性的建築外形。”

  歷史之美:見證城市百年滄桑

  1983年,首都博物館保存的原北京東正教會經典和聖像運到聖母守護教堂,1984年正式開放。1986年,教堂被列為市級一類保護建築。

  在聖母守護教堂的西側,有一座石結構的祈禱所。據《哈爾濱市志·宗教》記載,這座祈禱所始建於1902年,是東正教的一個墓地教堂,“由於墳頭日多,四時八節謁陵祈禱者日眾,1922年中東鐵路局又為守護建造中東鐵路、鎮壓義和團和日俄戰爭死掉的俄國亡靈建了一座較大的木結構教堂。”有了後來的聖母守護教堂。2000年,哈市政府出巨資對教堂周邊進行綜合整治,闢建了一處歐陸風格的開放式休閑廣場。

  延續之美:讓冰城歐陸風情更加馥郁

  今年下半年,哈爾濱地鐵地鐵一期行將通車,東西大直街改造被提上日程,聖母守護教堂及廣場也被列入了修繕和改造范圍。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在此次修繕改造中,將重點對既有路燈進行整修整飾,對該區域內的歷史建築聖母守護教堂進行清洗修繕,地面鋪裝進行裝飾改造。哈市相關部門還計劃對人防出口、通風采光井、花池樹池等各類街面設施進行整修整飾,擴建廣場公共活動空間,對區域內13棟多層建築進行裝飾性節能改造,烘托特色建築藝術魅力。

  哈爾濱的教堂建築是這個城市的經典,也是一座旅游富礦,游覽這些承載城市人文歷史的教堂,將會非常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