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訊 (記者 王蕊) 8日,2013年高考理科綜合考試科目已經結束。那麼今年物理題的難易程度如何?又呈現了哪些新的特點?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哈師大附中高三備課組長、物理高級教師楊慧。楊慧認為,我省參加新課程高考已經四年,物理試題從2010年起,難度呈逐漸下調的趨勢。
單選多選,各設梯度
選擇題呈現“五三集中”的分布方式,即14、15、16、17、18題為單選題,19、20、21為多選題,此種設置方式同很多學校的模擬形式一致,考生很適應這一變化。值得一提的是,難易度的體現順序。從2013年考題看,三道多選題的難度並未高於五道單選題,而是表現為單多選題內各自呈現由易到難的格局。
注重基礎,回歸經典
今年的高考試題是進入新課程改革後的四年高考中,難度調整較大。試題難度看上去有所下調,整張試卷中,基本模型、基本能力佔據主體,如:選擇題中——水平面上水平拉物體的模型、粗糙斜面上沿斜面施力的平衡模型、矩形線框在光滑水平面上穿過條形磁場的模型、帶電粒子正對圓心射入圓形磁場的模型、庫侖力與勻強電場力作用下的平衡、衛星在稀薄阻力作用下的變軌模型、汽車在外高內低的軌道上轉彎模型等,均是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應知應會的典型且不復雜的模型;實驗題中的力學實驗體現探究思想,呈現的是壓縮彈簧彈射物體後又平拋的模型、電學實驗中考查的是電壓表與電流表改裝模型;24題是豎直平面內變速圓周運動的繩模型變式為勻強電場情境下的問題;25題則是體現受力分析與運動過程分析能力的板塊模型。
大篇幅回歸經典問題,這正是回歸物理教育本體思想的一種體現,即會思考、善分析、尋求問題本質。
最後一題,打破定勢
從2007年新課標寧夏卷開始,連續六年的高考新課標試卷中,均用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控制作為壓軸大題。這類問題難度大,技巧性強,對考生的物理能力、數學能力要求均較高,近幾年中成為學生備考中的一大難點。雖然在教學中屢有猜測應有更改,但今年25題的變化仍讓眾多考生松了一口氣,經典的板塊模型替代了電磁偏轉的常駐位置。
注重圖像,高頻考查
這是物理試卷近年來比較穩定的特點,今年在選擇題中14與17題、實驗題和大題第25題都中出現了圖像,有的是以圖像來描述物理過程,有的要求學生利用圖像來分析解決問題,這也是大學對高中物理實用性的一致評價,相信在以後的高考中還會依舊堅持。
整體提昇,高分數段的區分度可能會下降
今年的試題,要求學生物理基本功紮實、穩度好、規范細致,可以預期今年物理的平均分絕對會提昇,但是物理學習中的優秀選手與中上游選手之間的區分度將會減小。
總體來看,今年的物理試卷,在知識點的分布和要求上,緊密結合教材,緊扣考試大綱的各項要求,考查方式符合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物理教育的目的。這樣的方向,纔能真正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去享受物理思考的樂趣,這有利於引導中學物理的進一步的教學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