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3日訊 題:李新民:新鐵人中國夢(上篇)
記者 印蕾
我是在鑽機轟鳴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石油工人,身上有濃濃的石油味兒,這是鐵人老隊長的味兒,這是百萬石油人的味兒,它已經融入我的血脈。
——摘自李新民在全國創先爭優表彰大會上的發言
今日中國,正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上迅猛奔跑,而石油作為“經濟血液”,輸送著不可或缺的能量。
大慶油田自上世紀60年代起,就在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中,承擔起共和國工業長子的重任。這方熱土上,英雄輩出,鐵人王進喜“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寧肯把心血熬乾,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
歷史走到今天,中國石油人已昂首挺進世界石油市場。 “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喊出這個響亮聲音的是“大慶新鐵人”李新民,中國石油大慶鑽探工程公司哈法亞項目部經理兼鑽井二公司DQ1205鑽井隊隊長、黨支部書記。
李新民在鑽臺上作業。資料圖
把井打到國外去
一架空客A380跨過千山萬水,徐徐降落在蘇丹喀土穆機場,一群神彩飛揚的年青人迅速起身,打點行囊,絲毫看不出兩天兩夜奔波的疲憊。
把井打到國外去,是1205鑽井隊老隊長鐵人王進喜畢生的夢想。幾十年後,中國石油實施“走出去”戰略,擔任1205隊第18任隊長的李新民,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了老隊長這項未盡的事業。
2006年2月21日,大慶鋼鐵1205鑽井隊來啦!一走出機艙,一股巨大的“熱浪”撲面而來,火辣辣的陽光讓人炫目,大地騰起的滾滾蒸汽更是不容分說,把每個人緊緊“擁抱”。
“世界火爐”真不是浪得虛名,50℃多度的高溫,78℃的沙漠地表溫度,李新民顧不上感受非洲的“熱情”,首先想到的是:清關最快需要多久?啥時候能正式開鑽打井?聯系海運代理商,聯系清關公司、聯系蘇丹港口,聯系隊友培訓……第一次出國打井,准備工作千頭萬緒。他來不及回駐地,帶領5名隊友直奔貨運碼頭。
眼前意外的情景讓所有人震驚了,甲板上的鑽井設備鹽跡斑斑,野營房的門窗不翼而飛。李新民衝上貨船,摸著設備,這是怎麼回事?“船在南海遇到了特大風暴,為了保人,設備沒扔到海裡已經萬幸了。”一名船員不以為然地答道。
李新民在蘇丹培訓外籍僱員。資料圖
看著一船的慘狀,李新民萬分痛心:難道05隊走出國門的腳步,連同老隊長的夢想,都要在這兒擱淺嗎?
“跟我上,以最快的速度清關!”李新民揮了揮血管暴起的胳膊。
上百部設備、上千噸鑽具,在短時間內清關絕不是件容易的事。五六十度的高溫,李新民和隊友24小時堅守在貨船上,餓了就啃一口又乾又硬的阿拉伯餅,渴了就喝一口滾熱的礦泉水,困了就靠在設備上打個盹。工服濕了乾,乾了濕,身上好多地方都磨破了,汗裡析出的鹽漬粘在皮膚上,像針紮一樣疼。炎熱,焦急,勞累,李新民暴起了滿嘴的火泡,隊友們相繼中暑,幾近虛脫……
6個人,6天,完成了清關!17天,102車設備運到相距1600公裡的井場!李新民和隊友們,創造了蘇丹港同類鑽井設備清關人數最少、時間最快的記錄。
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迎接李新民的還有一個又一個難題。設備運到井場,三臺發電機,兩臺被海水嚴重腐蝕,而開動鑽機,必須要有兩臺發電機同時運轉。此時,距離合同規定的開鑽日期只剩14天了。
不僅如此,蘇丹的雨季再有一個多月就要來臨,如不能按設計時間完井,設備就要被困在茫茫的沼澤。前有風暴襲擊,後有雨季緊逼,怎麼辦?!
留下?短時間能打完這口井嗎?
離開?一口井還沒打,就卷鋪蓋卷走人了?這意味著砸了老隊長的夢想,砸了鋼鐵1205隊的聲譽,砸了中國石油人的尊嚴。
不行,絕對不能撤!能用的發電機只剩一臺,隨後幾天,李新民不顧流彈襲擊的危險,驅車幾千公裡,找遍了所有的中國井隊,終於找來一臺正准備大修的發電機。
為了搶時間,李新民和隊友24小時連軸轉,每個人眼睛都布滿了血絲,臉上曬爆了一層皮。到了晚上,黑壓壓、密麻麻的蚊蟲,像暴雨一樣傾瀉而下,糊得滿身都是。每天早晨,井場上光死了的蚊蟲就能收上幾大桶。倔強的05人個個都豁出去了!
4月13日,發電機修好了,鑽機啟動了!4月30日,1205隊在海外打的第一口井成功了!
完鑽的那一刻,李新民和隊友再也抑制不住男兒的淚水,相擁而泣。他們深情地面向祖國、面向大慶:老隊長,我們贏了!您的夢,圓了!
把鐵人旗幟樹起來
鐵人老隊長“把井打到國外去”的夢圓了,但李新民知道,這闖過的僅僅是第一道關,要在國外把鐵人的旗幟樹起來,打出高水平、高質量的井,纔是硬道理,纔有發言權。
位於南蘇丹東部上尼羅河州的法魯濟,歷經近50年的內戰,堪稱最貧窮的非洲大陸中最貧窮的國家,相當於法國面積的領土,僅有38公裡的公路。
空氣中流竄的熱浪陣陣讓人窒息,一輛皮卡,飛快地疾駛在法魯濟顛簸的荒漠上,卷起的塵土久久不散。
“嘎”地一聲,皮卡停在了法魯濟3/7區聯合作業公司門前。看著眼前風塵僕僕的李新民,作業公司經理愣了一下。李新民這麼急衝衝地趕來,是因為剛剛接到了作業公司向05隊借頂驅的通知。
甲方要在3/7區推廣水平井,需要一支鑽井隊闖路子,打前陣。3/7區塊是中非地區最大的億噸級油田,油田要上產,怎樣去規劃,這第一口水平井施工的成敗,決定著蘇丹石油公司戰略決策的走向。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如果05隊拿下這口井,對站穩3/7區,開闢整個蘇丹市場,打響05隊品牌舉足輕重。
可頂驅是打水平井的必要設備,現在頂驅要是借出去了,那水平井還會有05隊的事兒嗎?李新民開門見山,話題直奔水平井。他遞上這口井的分析資料,和全隊22份請戰書。在李新民的軟磨硬泡下,幾天以後,作業公司下達通知,水平井交給1205鑽井隊!

大慶油田GW1205鑽井隊榮獲蘇丹政府頒發的最高榮譽“鑽井杯”。資料圖。
動員會上,李新民動情地說:“老隊長說過,乾工作要猛如老虎,細如繡花。打水平井我們不差技術,在國內,我們打的水平井質量全優,可這是蘇丹,還是第一口水平井,咱是05隊,乾,就要乾出水平!乾,就要乾出咱鐵人隊的樣子!”
李新民和隊友全力以赴,他迅速聯系國內專家,通過衛星電話和網絡,提問題、集資料,詳細研究每道工序,制定預案,梳理出20多條操作要領。
開鑽了!李新民幾乎24小時盯在井場監控指導。整整26天,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關鍵時刻決不離開井場”,這是李新民給自己定的規矩,加拿大籍甲方監督不解地問他:“我走過好多國家的井隊,沒有一個平臺經理不是在辦公室裡指揮的,你怎麼總在井場?”李新民告訴他,“這叫現場辦公,我是中國大慶的平臺經理。”
終於,05隊成功拿下了這口井,創造出當時蘇丹鑽井新紀錄!作業公司當即表示,05隊果然名不虛傳!以後所有水平井,都優先考慮05隊!
這口優質的水平井,成為鐵人品牌叫響海外的豐碑。在隨後5年多的時間裡,李新民率領鋼鐵1205鑽井隊,先後打了37口水平井,質量全優,刷新蘇丹23項最高紀錄,兩次獲得蘇丹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鑽井杯”。
把傳家寶傳下去
2004年2月2日,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年味兒。
這一天,1205鑽井隊鑽井總進尺突破了200萬米大關,相當於鑽透了226座珠穆朗瑪峰。
活兒乾的漂亮,大伙兒心裡高興。祝捷會後,全隊興高采烈,七嘴八舌地交流著。這時,李新民拎著袋子走進了會議室。
“隊長,是不是給我們發獎金啊?”一個隊員打趣道。
李新民二話沒說,把袋子裡的東西“嘩啦”一下倒在了桌子上。大家仔細一看,是幾十管用過的黃油皮。
在鑽井隊,黃油主要用來潤滑設備,一管十多塊錢,井隊每天用個七、八管,也不過百十來塊錢。
這黃油算多大個事兒?大家面面相覷。看到大伙不在乎的表情,李新民嚴肅地舉起一支黃油皮說:“大家看看這管裡的黃油,還剩這麼多,就被扔掉了。”說著,他當著大伙兒用刀把黃油皮一個個割開,一點點把黃油刮出來,最後竟刮出半小桶。
李新民動情地說:“老隊長當年組建鐵人回收隊,修舊利廢,連一個螺絲釘都不捨得丟,難道現在條件好了,勤儉節約的精神就過時了嗎?今天,我們丟的不是一點黃油,而是老隊長勤儉持家的好作風,是05隊50多年艱苦奮斗的傳家寶!”會後,李新民帶頭罰了自己的款,其他相關人員也被罰了,大家誰也沒鬧意見。
關於李新民不丟傳家寶的故事,李新民的隊友還能講出許多。
2007年隆冬,首都國際機場,李新民和隊友每人拖著兩個大號行李箱來到托運口。行李超重,開箱檢查。只見奇形怪狀的鐵疙瘩滿滿地擠在每個箱子裡。
工作人員一臉驚訝,“我們是大慶油田的,在蘇丹打井,箱子裡裝的是設備配件!”李新民解釋說
看到清單上大慶油田的字樣和詳細的配件名錄,工作人員點了點頭,“大慶油田我知道,但有一點我不明白,這些配件還需要你們自己背?”李新民告訴工作人員,“運輸保障沒問題,可有些高耗易損件,急著用,我們就自己背點,省錢。”
因蘇丹長年戰亂,好多急用的配件買不到,即使個別配件能買到,也要比國內貴好幾倍。李新民總覺得好不容易賺點錢,又讓蘇丹人賺走了很心疼。他就和隊友們當起了“國際背包客”。
就這樣,1205人用血肉雙肩,搭起了一座永不停歇的國際“鋼鐵運輸線”。這些沈重的“鐵疙瘩”跟隨大慶石油人飄揚過海,大慶石油人帶著老隊長的傳家寶繼承不丟根,在異國的土地上讓1205隊的旗幟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