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8日訊 隨著養生環保意識的增強,市民對於挖野菜的興致越來越濃。
除了開著車到野地上去挖野菜的市民,還有很多人選擇在居民區裡或是居民區周邊挖野菜。但是進入夏季以來,很多居民區都會用噴灑滅蚊藥的方式進行滅蚊,而這些沾染了滅蚊藥的野菜或會對食用者的身體帶來一定危害。
小區居民熱衷挖野菜
家住登峰家園小區的方阿姨和老伴酷愛吃野菜,於是每年進入夏天她都會在樓區內以及樓區周邊的一些草叢裡挖野菜,是小區裡挖野菜的能手之一。從春天的婆婆丁、車?轆菜開始,到夏秋的灰灰菜、柳蒿芽,總之只要有野菜的時候方阿姨就時常去挖一些。
6月21日,記者來到方阿姨家,與方阿姨說起野菜,方阿姨滔滔不絕。方阿姨有些無奈地說:『現在市場上買的菜,雖然看著好看,但是不光味道不好,還擔心有農藥殘留,實在沒菜吃的時候是不吃不行,只要有野菜的時候我家就從來不買菜吃。』聊天中,方阿姨還向記者介紹了很多種野菜的烹飪方法,蘸醬、做湯、涼拌,甚至是包包子。老人說近幾年她和老伴每年都能以各種方式吃掉很多野菜。
年逾古稀的方阿姨還把自己和老伴身體健康,歸功於吃野菜。
不僅如此,野菜甚至還成了方阿姨和小區裡老姐妹們相互饋贈的禮物。如果哪天方阿姨的野菜挖得多了,就會分出一些給自己的姐妹們送去,而她也時常能收到大家送來的各種野菜。
除了夏天吃野菜之外,方阿姨甚至想盡各種辦法把將野菜儲存起來,留著冬天吃。在方阿姨家的冰箱裡,記者看到了水焯後速凍的柳蒿芽,陽臺上還曬著留著泡水喝的開花婆婆丁。
挖野菜忽略滅蚊藥
幾天前,讓胡路區居民鄭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稱,他看到慶虹橋的橋頭處掛著一個條幅,內容大概是提醒市民挖野菜的時候要警惕滅蚊藥。
鄭先生說,他也看到很多人在小區附近挖野菜,並覺得確實有些不安全。
家住西曉樓區的陳女士說,看到慶虹橋上扯的那個條幅後,她便告訴自己的媽媽別再挖野菜了。陳女士稱,雖然全家人都比較喜歡吃野菜,但考慮到真的可能會有滅蚊藥在上面,所以還是不挖為好。
登峰家園E02號樓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幾天前他還看到有人就在E02號樓前的綠地上挖車?轆菜,現在想來如果是相關部門噴灑滅蚊藥,那些位置肯定是會被噴藥的。
有關野菜上可能會有滅蚊藥一事,方阿姨也表示以前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以後還是少在小區內挖野菜為好。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喜歡挖野菜的居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挖回給家人吃的野菜很有可能帶有滅蚊藥。
部分滅蚊藥存在毒性
記者從此前的相關報道中了解到,2013年我市蚊蟲的集中滅殺時間段為5月25日至6月5日、6月25日至7月5日、7月25日至8月10日。相關部門還提醒市民,熏殺蚊子時要盡量躲避。
報道中還提到,對於蚊蟲的防控,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也就是以噴灑滅蚊藥為主要滅蚊方式。而噴灑滅蚊藥的重點區域是綠地、林帶和花壇等場所。對於室外成蚊發生量大、密度高的綠化區域,還會應用大型機動迷霧噴霧機,對綠化區間進行低空噴灑。
也就是說,小區居民經常挖野菜的綠地和草叢,都是噴灑滅蚊藥的范圍。
6月25日,記者就此事采訪了讓胡路區城管局綠化項目組負責人曹金秋。
曹金秋表示,噴灑在植物表面的滅蚊藥雖說不接觸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是野菜可能會通過葉片吸收藥物成分,雨後被衝到地面的藥物還有可能會通過根系被植物吸收,所以提醒市民不要在噴灑滅蚊藥的地方挖野菜。
另外,曹金秋還表示,靠近路邊的野菜,由於常年經受汽車尾氣的『洗禮』,很有可能會重金屬超標,所以也盡量不要挖食。
文/攝記者生麗麗
【小貼士】
●路邊的野菜莫亂采
不要選公園、路邊或污水旁的野菜,因為這些地方的野菜被污染的可能性大。建議:采野菜要遠離廠礦附近、耕地旁、果樹下、馬路邊,最好能去樹林裡采集,這樣纔可能吃到沒污染的野菜。
●野菜怎麼吃纔健康
最好采用蒸、做湯或做餡等方法食用。因為野菜所含草酸比較大,它被吸收後會與血液中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可能沈著於泌尿系統及膽道,引起腎結石和膽結石。野菜最好在沸水中燙一會兒再食用。
●做好的野菜及時吃
天氣日漸回暖,病毒、細菌開始活動頻繁,因此食用野菜,最好及時食用。如果野菜放久了,維生素會大大流失,同時能形成亞硝酸鹽,它對人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野菜並非越苦越清火
不少的人覺得苦能清火,越苦的野菜清火的作用越大,故比較青睞苦味野菜。營養專家表示,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雖然苦味野菜具有性涼的特點,從中醫上說是具有清火、解毒、涼血的作用,但多食傷害脾胃,影響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