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訊(記者 張銳)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通河縣以『千名乾部進農村、服務群眾促和諧』為主題,深入持久地開展了單位包村,乾部駐村活動,並堅持把此項活動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抓手,作為黨員乾部聯系服務群眾的一個重要舞臺,持之以恆地加以推進。
上百個縣域機關單位與82個村結對子,做好『七幫』,即:幫抓生產、幫上項目、幫轉勞力、幫建工程、幫惠民生、幫創平安、幫促廉政;上千名黨員乾部駐農村,做到『七參加』,即:參加農事活動、參加文體活動、參加義務勞動、參加應急行動、參加村裡會議、參加治安防范、參加廉政建設,發揮信息員、調解員、監督員、協調員、服務員、調研員、辦事員的『七員』作用。駐村乾部通過進百家門、吃百家飯、知百家情、辦百家事,深入基層一線聽民聲、訪民情、解民懮、助民富、惠民生,使包村駐村活動真正成為深受百姓歡迎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增進『魚水情』築牢執政根基
駐村乾部與農民群眾交朋友,既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又和老百姓處感情、交朋友。
幾年來,包村單位幫村裡做『大事』,駐村乾部幫村民辦『小事』,盡心竭力地幫助農民辦實事、解難題,各駐村單位投資594萬元,幫建節能稻草板房254戶;包村單位、駐村乾部走訪農家22512戶次,送資金及物資合計2400餘萬元;幫助貧困學生2000餘名,結對幫扶特困戶l000餘戶。
服務農民增收促進經濟發展
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駐村單位和駐村乾部充分發揮幫建、幫扶作用,幫助農民群眾走上致富之路。通過駐村單位和駐村乾部的扶持,全縣櫻桃谷肉鴨飼養規模達到1000萬只,爭取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項目6個、低產田改造項目4個、水利工程項目160多個,新建智能化水稻育苗園區4個、水稻育苗大棚4300棟;聯系用工單位找崗位,聯系培訓學校提技能,聯系勞動部門護權益。
幾年來,在駐村單位和駐村乾部的協助下,到縣城工地、縣內企業和外地務工經商的農民達15000餘人次。駐村單位縣住建局聯系40多名農民到縣城建築工地打工,每年每個勞力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
化解矛盾糾紛 維護社會穩定
駐村乾部把解民懮、化民怨作為工作重點,努力當好『三器』。當好『預警器』。駐村乾部深入農戶中走訪,及時發現和報送預警信息,牢牢把握住了矛盾糾紛調處和信訪穩控工作的主動權。
幾年來,駐村乾部共走訪農民20多萬人次,梳理排查有價值民情信息5000餘條,避免集體上訪事件、治安案件、民轉刑案件共計88件次。當好『調解器』。駐村乾部直接參與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問題不積累、矛盾不激化。幾年來,駐村乾部直接化解一般性矛盾糾紛1萬餘件,及時處置群體性矛盾糾紛500餘件。當好『減壓器』。
社會管理創新 確保平安和諧
充分發揮駐村乾部貼近群眾、貼近基層的優勢,紮實做好基層綜治維穩工作,消除了社會管理的盲區和空白。駐村乾部組織、引導農民接受法制教育,參與普法宣傳,形成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四小六大』教育品牌,形式喜聞樂見,效果事半功倍,農民群眾依法辦事意識明顯增強。打牢基礎抓技防。包村單位出資,駐村乾部落實,為41個村安裝攝像頭75個,為31個村安裝路燈1075盞,為24個村安裝鐵柵欄30000延長米,為82個村屯安裝了『戶戶通』電話,為農村居民安裝紅外報警器等簡易技防設施2.4萬戶,為農民集資樓安裝防盜門鈴124個。
倡導文明新風 弘揚先進文化
駐村工作中,把精神文明建設擺上重要位置,既扶貧更扶智,既建新村更育新人。幾年來,駐村單位和駐村乾部協助各村組建『紅白事文明操辦理事會』40個,文化大院12個,法制文藝宣傳站8處,文藝團、秧歌隊等團體104個,捐建文體器材170臺(套)、電教設備90臺(套);幫建農家書屋82個,捐贈各類圖書20餘萬冊。
加強基層黨建 夯實組織基礎
圍繞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駐村乾部以『三促進』、『兩監督』為工作主題,即:促進發展黨員工作、促進黨組織活動開展、促進黨員作用發揮,監督村乾部執行各項農村政策、監督村乾部遵紀守法。駐村乾部以村黨支部副書記或委員的職務開展工作,經過努力,村級黨建工作出現了發展黨員數量多了、黨組織活動次數頻了、黨員作用發揮的好了、村黨支部的威信高了的良好局面。
通河縣用單位包村、乾部駐村這『一根針』,穿起了服務『三農』的『千條線』,努力做到了心系群眾安危冷暖,情及群眾大事小情,行為群眾排懮解難,進一步夯實了黨的執政基礎,拓寬了農民群眾的致富增收渠道,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