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訊 近日,鶴崗市興安法院成功處理了一起引發當事雙方強烈衝突的繼承案,主審法官贏得了“耐心法官”、“民生法官”的贊譽。
王氏同胞兄弟,一直為父親遺留的房產發生矛盾, 2009年12月,一審法院一審宣判,該房產由其母親繼承50%,其餘50%由4個兄弟姐妹平均繼承。當時,哥哥因對判決內容不滿而情緒失控,在一審後准備跳樓自殺,被法院人員及時阻止並送往醫院搶救,但因其從高處落下,導致雙腿骨折而無法正常行走。哥哥認為,當年建房他曾出資,所以現在房子應該歸他。弟弟對原判也不滿,他認為父親曾口頭承諾房子是給他的,所以情緒也不穩。庭審內外,法官以親情為主線多方溝通面對當事人都“不要命”的對立情緒,主審法官分析案情後,重新擬定審理計劃,與合議庭的其他成員充分討論案情。一方面在庭審中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庭外,法官從親情入手,實地走訪了解。初次接觸時,母親和兩個女兒都贊同維持原判,但態度並不是很堅決,主審法官便以此為突破口,勸其放棄部分份額:“再麼樣,都是一家人,親情無價呀!得了房子,成了孤家寡人,誰的心裡都不好受”……如此這般,最終通過40多次的電話溝通和5次集中調解,母親和小女兒願意放棄自己持有的遺產份額,使得遺產可以再次分配。
同時,主審法官還邀請當地村委會及當事人家中有威望的其他親戚,借助社會的力量共同做好調解工作。經過不懈努力,之前威脅自殺的弟弟,在調解中主動放棄了自己的部分利益,兄弟間也摒棄了多年的冤仇。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