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林是黑龍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黨支部書記。任村支書42年來,他帶領村民把一個負債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吃透政策,把好發展方向
1971年,年僅23歲的張秀林當選一面坡公社副主任。當時,長營村是全縣有名的“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生產靠貸款。公社黨委為改變長營村的面貌犯了愁。
“我是從長營村出來的,我回去!”黨委會上,張秀林主動請纓。
七八間破草房,一個破敗的大雜院;1000多張嘴,1000多畝耕地;一堆破桌椅,一臺趴窩好幾年的拖拉機;17萬元外債。
一公布賬目,村裡人都傻了眼。
村民大會上,張秀林斬釘截鐵地說:“窮不怕,沒有斗志最可怕,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張秀林帶著村裡8個年輕人,一頭紮進山裡的農場運木料,一個冬天為村裡淨賺了1.7萬元。
1981年,分田到戶。周圍村子開始分地分集體財產。張秀林分頭做村民工作,只分地不分集體財產,長營村成為尚志市唯一一個沒有拆分集體財產的村子。第二年,開春遇到寒春,許多村子分完了集體財產,沒有機械及時下種,導致大面積減產。當村民伸著大拇指表揚張秀林時,他只說:“當村支書,必須讀懂吃透黨的政策,把好發展方向。”
帶著村民,把事業謀長遠
在張秀林的帶領下,長營村辦起運輸隊、工程公司,率先富裕起來。這時,和張秀林一起創業的幾個村乾部建議給大家分紅。張秀林卻說:“乾部得想長遠,把長營村的未來發展謀劃好。”
長營村緊臨中東鐵路,百年前築路取土,村裡留下數百個深坑。張秀林領著村乾部來到廢坑,說:“這就是我們的耕地,大家總嚷嚷缺地,地就在眼前。”他又指了指周邊光禿禿的山說,“這就是我們的‘綠色銀行’。”
填坑造田、綠化荒山計劃得到村民們的支持。經過13年努力,他們異地取土350萬立方米,造就1280畝水田和200畝旱田,新地比原耕地面積多110餘畝。
一次,省農科院的專家說:“長營村處在山谷裡,適合種種子。”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秀林帶領長營村,與省內3家農業科研單位合作,成立了哈爾濱長營水稻高新技術研究所。“人造地”種上優質水稻,每年生產良種100萬斤,增收200餘萬元。長營村投資1780萬元建立的黑龍江省尚志市長營現代農業園區,固定資產達1800萬元,園區面積10300畝,成為大豆、水稻、漿果的繁育基地。
想著大家,把村民的心聚起來
2005年,張秀林在收購尚志市種子公司的問題上和村民發生了分歧。張秀林認為,“村裡有了育種基地,但沒有種子經銷權,應當收購一個種子公司,補補短板。”而村民認為:“農民老老實實種地,種子公司接過來是負擔。”
看好了種子行業發展前景的張秀林沒有和大家爭執。他動員親友湊了一部分錢,憑信譽貸款,花1200萬元把種子公司接過來。2010年,種子公司盈利1000多萬元,張秀林決定,把種子公司交給村集體。
張秀林帶領長營村積極探索建立惠及全體村民的福利制度。為了讓村民老有所養,村裡每年給6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老乾部享受慰問金,為村辦企業職工交納養老保險;每年為全體村民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村集體通過公益事業建設支付村民工資,一事一議事項全部由村集體出資;村裡新建多媒體電教室、圖書室、信息室、娛樂室、健身室,並規劃建設村民文化休閑公園6.68萬平方米。
到目前,長營村已擁有集體企業28家,全村總產值達2.38億元,村固定資產2.3億元,人均21265元。長營村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省級生態村、省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村黨總支連續5年被省委授予全省“五個好”先進黨總支。今年,長營村被中組部命名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相關新聞:當代愚公 鑄就億元村(點擊進入)
當代愚公 鑄就億元村
1900年,中東鐵路修過這片土地之後,因取土留下的深坑多達數百座,這片土地滿目瘡痍;
1932年,日寇侵佔了這塊土地,建兵營修彈藥庫,這片土地生靈涂炭;
改革開放以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舉步維艱,欠外債多達17萬元;
改革開放以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填平數百座大坑;興企強村,把一座“三靠村”打造成為全國聞名的億元村。
它,就是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
黨性強不強,直接關系到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成敗,也同樣關系到一個村的富強與貧困,長營村就用它的發展歷程對這句話做出了科學詮釋。1971年,年輕的張秀林就因其具有堅強的黨性當選為長營村黨總支書記,上任伊始,村裡賬面上僅有3.76元,外債卻有17萬元。面對困境,張秀林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激發黨員乾部的創業積極性。於是,張秀林會上會下常對全村黨員乾部講的一句話就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制勝的法寶”。並利用一切機會向黨員乾部講解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的歷史必然性與科學性。等全村黨員乾部被堅強黨性武裝起來之後,張秀林開始號召大家學習、發揚愚公精神,爭做當代愚公,帶領全體村民走上了艱難的創業之路。當時村裡僅有的資產就是一臺“趴窩”了好幾年的拖拉機,張秀林和幾個支委湊了600元錢,把車修好,又賒來拖車和柴油,上山為林場運木材,頂風冒雪,為長營村賺到了1.8萬元。他們靠運輸業邁出長營村致富的第一步,到1993年,長營村成立了哈市第一個村級運輸隊。如今,長營村不斷發展壯大物流運輸業,全村共有運輸車輛106臺,其中價值44?60萬元的大型運輸車68臺,分散在全國各地搞物流運輸,活了市場,富了村民。
長營村有了一定積累,還清了外債之後,個別黨員乾部產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對此,張秀林結合形勢,多次在黨員乾部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強了全體黨員乾部富而思進意識,和張秀林一起當起了當代真正的愚公,開始向荒灘要土地。長營村人均耕地不足一畝半,人多地少是長營村農業發展的瓶頸。黨總支一班黨員乾部帶領村民,利用13年時間,用一車車沙石山土,在俄國人當年修建中東鐵路時留下的數百個大坑上“填坑造田”。在這項工程中,他們異地取土350萬立方米,造就了1280畝水田和200畝旱田,新地比原耕地面積還要多110餘畝。之後長營村與省內三家農業科研單位合作,成立了哈爾濱長營水稻高新技術研究所,“人造地”都被種上優質水稻,每年生產良種100萬斤,增收200餘萬元。2003年,長營村投資1780萬元,建立黑龍江省尚志市長營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園區固定資產已達1800萬元,園區面積10300畝,成為大豆、水稻、漿果的繁育基地。相繼成立的黑龍江長營食品有限公司,旗下有漿果、食用菌、粘玉米、蔬菜及地產水果速凍保鮮加工廠,這個公司,已經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年加工冷凍漿果達6000噸,倉儲能力可達2000噸,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的漿果產業,產品已經打開國際市場。
長營村的發展,充分驗證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的偉大與正確,用實踐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的歷史必然性與科學性。而以張秀林為首的長營村黨員乾部,也因此被人稱為“由堅強黨性武裝起來的當代愚公”。
進入新世紀以來,長營村黨員乾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繼續發揚愚公精神,同心同德、風雨同舟地堅持改革、發展的道路,以其堅定的信念,終於成就了愚公夢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長營村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發揮艱苦奮斗的愚公精神,以科技為先導,以產業為支橕,以市場為導向,實行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企業化管理,把科研、生產、銷售、加工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不斷強化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走出了一條興企強村、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到目前為止,長營村已經擁有長營食品有限公司、長營種業有限公司、長營林木有限公司、長營農機作業公司、長營物流運輸公司五大公司,以及黑龍江省尚志市長營現代農業園區和哈爾濱長營水稻高新技術開發研究所,新建千頭奶牛養殖牧場,形成了良種、漿果、物流運輸、奶牛養殖、林木業和旅游等支柱產業,集體企業達到28家,全村總產值達到2.38億元,村固定資產達到2億元,人均收入19690元,全面實現小康,成為全國500強村。長營村也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省級生態村、省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村黨總支連續五年被被省委授予全省“五個好”先進黨總支。今年,長營村被中組部命名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而率先被新聞媒體稱為當代愚公的張秀林,也連續多年被省委、哈爾濱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新農村建設先進個人、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個人、農村基層乾部標兵。他還先後獲得全國3•15金質獎章、全國“百優”雙“十佳”農村十佳志願者、全國第八屆“創業之星”,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2009年獲得60位新中國成立及哈爾濱解放英勇奮斗和哈爾濱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最可敬的人”榮譽稱號。中央、省市多家媒體宣傳報道了張秀林和長營村這群當代愚公的事跡。
這一切,是長營村黨總支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成果,是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成果,是全村乾部群眾積極投身改革開放乾事創業的結果。
長營村在前進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同時,還注重推進文化建設,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和多辦暖人心、穩人心的好事實事。從2010年開始,長營村結合小城鎮建設,與省建築工程集團合作,采取市場化運作的建設模式,共同開發建設長營新村。新村佔地面積29320平方米,建築面積33805平方米,包括建11層2棟、6層2棟、5層2棟。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共完成建設面積33805平方米,共投入使用資金6189萬元。新村建成後,農民采取房屋置換方式入住,對無房置換、卻有購房意願的本村村民,村裡將按建築成本價銷售,並對每戶補助2萬元。
村民高興地說:“住高樓、住別墅,現在想想還好像做夢一樣,可這夢就要變成現實了。想過好日子,就得跟黨走!”
為了環境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建設,長營村從2010年到2011年,投入資金297萬元,修建白色路面5.2公裡,安裝棚欄2800延長米,修建圍牆200米,修橋涵5處,安裝太陽能路燈共30盞,栽植綠化樹21860棵,草坪3000平方米。建設垃圾處理站一處,包括作業機械車庫、生活垃圾中轉間、污水集中池、地埋式壓縮坑、辦公、生活、供暖區共450平方米,新建12處垃圾轉運點;改造農房8戶。
為給村民打造休閑、娛樂和建身平臺,長營村投資建設了文化休閑公園,公園內修建人工湖,假山、瀑布水池,擬木長廊、擬木樹根,擬木小屋,體育場等休閑競技娛樂場所。說起這項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建設項目。當代愚公張秀林說:“打造一流新村,是長營黨總支一班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又一個重大舉措識。只有切實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纔能充分發揮農村黨總支的戰斗堡壘作用!”
堅強的黨性,堅定的信念,引領著長營村的當代愚公,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奏響了新農村建設的最強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