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松花江哈爾濱段3天漲14厘米 8月末9月初哈市迎兩次洪峰
2013-08-14 11:24:3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左靚 高宏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4日訊 據哈市水文部門預測,松花江哈爾濱城區段水位近期將持續上昇,並於本月下旬和9月初先後兩次昇至警戒水位118.1米上下。對此,哈市相關部門加固了沿江險工弱段,在建工程24小時值班,各部門嚴陣以待做好應對洪水的准備。

  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3天漲14厘米

  12日8時至13日8時,哈爾濱局部,齊齊哈爾北部、東部,大慶局部,綏化大部,伊春大部,黑河西部,鶴崗北部,大興安嶺東部降小到中雨,嫩江縣、訥河市、甘南縣、拜泉縣、明水縣、海倫市、綏棱縣、阿城、鐵力市、林甸縣、杜蒙縣等普降大到暴雨,海倫市、綏棱縣、帶嶺區、鐵力市局部降大暴雨。降雨較大的點有海倫市東風鎮邊井村162毫米、鐵力市朗鄉林業局英山林場156毫米、海倫市東風鎮文化村五行屯150.5毫米、海倫市樂業鎮150.2毫米、綏棱縣綏中鄉宋家村139毫米、綏棱縣雙岔河鄉141.8毫米。

  我省江河水位多有所上漲,其中呼瑪、黑河、嘉蔭、蘿北、勤得利、嫩江同盟、齊齊哈爾、松花江肇源等段水位均超過警戒水位。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連續3天上漲了14厘米,截至13日8時水位為117.51米,距警戒水位(118.1米)0.59米。

  松花江哈爾濱段將2次昇至警戒水位上下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5日到18日,東北地區仍有較強降雨過程,其中黑龍江南部、吉林中東部、遼寧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100-180毫米;上述大部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局部地區偏多2倍左右;強降雨時段在14日、16-17日,防汛抗洪形勢十分嚴峻。

  據省水文局預測,松花江哈爾濱段在本月末至9月初將迎兩次洪峰,最高水位將在警戒水位(118.1米)上下。預計25日左右超過警戒水位,約5年一遇,9月1日左右達到10年一遇。預計松花江哈爾濱以上將發生15年一遇洪水。

  哈市水務局緊急成立迎戰松花江洪峰領導小組,設7個分小組細化落實下一步防汛工作。哈市防指要求,沿江區、縣(市)各級領導和防汛責任人立即上崗到位,靠前指揮,組織做好應急救援搶險准備。在洪峰過境前,撤離所有在松花江江道上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人員;沿江各區、縣(市)將建立健全雨情、汛情報告制度,安排專人負責信息的統計報告。一旦發生雨情、汛情和災情,要及時處置。同時,還要求沿江各區、縣(市)加強堤防巡視並加強管護,特別對沿江穿堤涵閘要及時封堵。

  加固險工弱段24小時值班

  近年來,我省松花江乾流雖未出現較大洪水,但相關部門一直沒放松警惕,采取加固險工弱段、組織防汛演習等多種方式進行防汛准備。

  今年入汛以來,哈市各區及鄉鎮也積極行動起來,消險加固堤防險工弱段75處、加固病險水庫除險36座、儲備搶險袋331萬條、組建各類專業搶險隊37支,成立由68名專家組成的決策專家組,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對不能馬上解決的消險加固工程,將繼續強化應急防范措施,做好搶險預案,嚴防死守。

  去年,哈市防辦在賓縣實地演習了預防山洪泥石流,通過模仿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來臨教村民如何安全轉移、安置,避免和減少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日前,哈市防辦還在華山路地道橋開展了防內澇演練,聯合排水、電業等部門確保發生強降雨時,不出現交通癱瘓和人員傷亡。

  針對今年極端性降水出現的可能性偏大的情況,哈市各級防汛部門已開始24小時防汛值班。同時,哈市防辦要求沿江險工弱段由專業搶險隊伍上堤駐守,全天候24小時巡堤查險。各區鄉鎮挨家挨戶傳達防汛方案、講解轉移路線、疏通河道。

  各城建重點工程出現汛情即刻停工

  記者從哈市部分在建工程現場了解到,哈市相關部門對全市建設工程現場防汛排澇進行全面檢查,監控塔吊、物料提昇機、落地腳手架、懸挑腳手架、整體提昇腳手架、吊籃架施工安全,確保基礎穩固,對臨近街道、房屋、高壓線處重點監控,遇險即設置警示隔離帶,並設專人監護,嚴防出現險情。重點工程各指揮部人員全部到崗到位,24小時在工程現場值班,隨時巡查現場情況。

  同時,近期各城建重點工程出現汛情立即停止施工;准備充足的排水設備、裝置,及時對坑基進行排水;檢查施工現場的各類臨時用電設施、配電線路和各類配電設施的防雨設施,備齊應急照明器材。

  馬家溝:加建保護欄

  對於城市內澇,哈市排水部門和建設部門都有預案。哈市建委排定處級乾部值守哈市重點易澇點責任分工表,每處易澇點安排2名處級乾部實行24小時值守,重點區域准備相應的排澇物資,一旦發生內澇,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處理並上報。

  據哈市內河辦負責人介紹,馬家溝經改造後,目前行洪能力已有大幅度提昇,現在河底寬度就可達到10米。何家溝河道采用明槽斷面處理、河道裁彎取直、河底清淤、護底鋪砌、修建兩岸堤壩與護坡、修建溢流堰與提水閘門等工程。乾流段防洪標准為100年一遇,東河溝和西河溝平房段防洪標准為50年一遇,西河溝效區段防洪標准為20年一遇。

  為更好發揮“三溝”內河排內澇功能,將根據內河不同河段的排洪能力,對河道的排洪能力進一步保障和完善,如果暴雨持續十分鍾,就把馬家溝平時用於景觀儲水的橡膠壩內的水放出,以降低橡膠壩的高度,消除阻礙、暢通河道;為保證沿岸行人安全,近期還將在蓄水達到0.5—1米高的部分沿岸地區加建保護欄。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