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兩萬軍民拼力護堤 肇源扛住最高洪峰水位仍超警1.35米
2013-08-26 10:33:58 來源:生活報  作者:林青 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慶氣象臺現場服務隊

  大型機械在取土回填

  被淹的肇源水文站

  林青於鴻斌 25日8時,松花江乾流最高洪峰通過肇源江段。據肇源防指提供的水情顯示,當日8時,肇源江段上游立陡山站水位較前一天下降7厘米,已是連續四天呈下降趨勢,肇源中游中心站水位首日出現下降,降幅為3厘米,肇源二站鎮水位與前一天持平。這表明,松花江乾流洪峰已經順利通過肇源江段。兩個月的高水位,讓肇源的近兩萬名抗洪軍民已人困馬乏,但3302名巡堤員的擔子卻一點也沒輕。他們將進行24小時不間斷地毯式步行巡檢,確保取得最後勝利。

  百米寬江道變成近十公裡“海面”

  “手術式”方法回填“爛泥坑”

  25日,當最高洪峰流經肇源169公裡江段後,肇源江段的民堤大部分被衝毀或淹沒,國堤也出現數百處險情。部分江段在汛前原本只有100米寬的江道在一個月內變成了近10公裡的“海面”。抗洪大軍持續兩個月的抗洪搶險,保證了到目前為止國堤的安全。

  當記者趕到趙光武段臨江村江堤時,緊張的護堤排險還在繼續,現場組織處理散滲的肇源鎮鎮長石磊說,他們一邊在大壩正面重新摞了近20層沙袋,一邊在大壩背面鋪了一層無紡布,壓上了沙子。但江水持續上漲後,長時間高水位浸泡,散滲不斷出現,腳下非常軟的地方就是新形成的“爛泥坑”。他們采取了“手術式”的辦法,先將“爛泥坑”的泥全部挖除,再用碎石回填,鋪上沙子,這樣可以對慢滲點保持一定的壓力。

  在連日的采訪中,搶險這類有潰壩危險的散滲成了2507名部隊官兵每天的必修課,面對最高洪峰和太長時間浸泡的大土壩,他們時刻都在忙碌著。

  氣象服務車距大壩不足10米

  每天1400臺機械車輛上堤

  在肇源段抗洪中,氣象服務車就在離大壩不足10米的地方工作。25日,在肇源二站鎮蓮花泡村的大慶氣象臺工作人員金兆岩說,他們提供比較准確的短時陣性降雨預報服務,嫩江和第二松花江的來水量、尼爾基水庫和小豐滿水庫的放流量、沿江各個水位站的水情信息等,讓抗洪防汛可以做到從容和准確應對。

  25日,記者了解到,除了2507名部隊官兵外,肇源當地人每天上堤抗洪的人數超過了1.5萬人,機械車輛達1400臺。

  此外,今年尼爾基水庫持續減少下泄流量,實實在在地減輕了肇源江堤的負荷。

  多位6旬老太上堤幫做菜

  3302名巡堤員晝夜巡檢

  24日12時許,記者來到趙光武段臨江村江堤時,只見一個黑衣女子,正在用鐵鍬飛快地裝沙子。一問纔知,她是友誼村婦女主任韓鳳傑,愛人到俄羅斯打工,這次抗洪沒趕回來,村上每家都出一個人參加抗洪,她也來了。

  當地的老年婦女們也沒閑著,看到部隊把炊事車開上了大壩,家住解放村小五隊的65歲的張淑芹大娘待不住了,叫來了61歲的閆小苹、60歲的高華等同村的幾位老太太,幫著炊事員摘豆角、削土豆皮……

  目前,洪水仍超警戒線1.35米。省防指特別要求對洪水長期浸泡已經松軟的堤壩,要24小時巡護。肇源江堤上,每天有3302名巡堤員,24小時不間斷在堤上巡檢。

  此外,記者了解到,肇源縣防指要求即日起禁止停用沿江淺水井、禁止捕撈死魚和下水洗澡。在高水位期間,禁止一切水上作業。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