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彪
東北網8月27日訊 全長10公裡的松花江國堤新農段,是我市防洪最重要、最危險的國堤之一。每天都有上千名護堤搶險人員守護著長堤。面對滔滔江水,大堤上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匯成了讓人感動的抗洪臉譜。
跳進齊腰水中 帶頭堵住倒灌
道裡區新農鎮和平村負責包括險段團山子閘門在內的1700米大堤的安全,這是全鎮9個責任段中最長的一段。
和平村的險段團山子閘門出現了險情,在民兵連長洪彪的帶領下,民兵連全體上堤。為了堵住水下的倒灌,洪彪第一個下到齊腰深的水中,打木樁、壘沙袋,一乾就是6個小時,直到第二天天亮。在洪彪的帶領下,團山子閘門及時得到了封堵,萬畝農田和上千戶農民的生命財產得到了保障。

劉寶慶
每日巡堤40裡 腳底全是血泡
松花江國堤新農段,有三個險工弱段,分別是蘇家護岸、萬家閘門和團山子閘門。新農鎮抗洪副總指揮劉寶慶,每天都要巡堤20公裡,腳底都是血泡。
19日,萬家閘門出現倒灌現象。劉寶慶及時向區防指匯報,並連夜組織各村抗洪搶險突擊隊200餘人,對閘門進行封堵。第二天,區人武部陸續調集幾百人的抗洪隊伍,不分晝夜地對閘門進行封堵。可是4萬個沙袋投到閘門下,還是沒有堵住倒灌。又經過一夜鏖戰,6萬個沙袋投入江中,終於封堵住了閘門的滲漏。

張德會
七旬“土專家” 背沙袋護大堤
連續三次被搶險人員勸回,但還是堅持將50斤重的沙袋裝好,背到大堤上。在他的帶領下,全村老少齊動員,上大堤抗洪水。他就是新農鎮新興村77歲老黨員張德會。
“1998年,我就參加了抗洪。現在又遇大水,我當然得守著大堤,要不覺都睡不踏實。”張德會說。新興村負責的大堤,老人了如指掌,同村人都稱他為“抗洪土專家”。每天從5時到13時,張德會都堅守在大堤上。他說:“我的身體扛得住,洪水一天不退,就一天不離開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