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真情從這裡傳遞——同江受災群眾安置點『平安電話』紀事
2013-08-30 11:10:4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同江8月30日訊 (記者 陳顯春) “老頭子,別惦記我,我在這挺好的,吃的喝的都有······”,“喂······老姨啊!別哭,別哭,我媽睡午覺呢,她在這裡挺好的••••••”這些通話內容,通過同江市第一中學安置點的“平安電話”傳給了遠方牽掛著的親人們。

平安電話成熱線電話。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吧!”每當有受災群眾駐足設在安置點的“平安電話”前,愛心連線員楊思瑤、王印媛都會主動發出邀請。

  愛心連線員楊思瑤回憶說,“曾有一個腦癱少年,拄著拐杖,吃力地走過“平安電話”前。看著他那充滿期待的眼神,真讓人心疼,可他言語不清無法交流。剎那間,我的眼淚就落了下來。”

  愛心連線員王印媛回憶說,“有一個男孩,父母離異後他跟著爸爸,因為爺爺和爸爸在外地打工,家裡就剩下他和奶奶。孩子說話不清楚,但耳朵好使,家裡被洪水侵襲後,孩子很想跟媽媽通電話。後來,我們給男孩的媽媽打電話,告訴她家裡被洪水淹了,孩子和奶奶都住在安置點裡,孩子很想她。男孩興奮地接過電話,沒多久就泣不成聲了。放下電話後,孩子向我倆鞠躬,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平安電話”已撥通。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像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王印媛說,“有一個80多歲的老大娘,兩個兒子都因車禍去世了,一個女兒在外地,聯系方式卻落在家裡。老大娘在電話前徘徊數次,我就陪她聊天,緩解她思念親人之苦。”後來,幾經周折王印媛從村裡親屬那找來了大娘女兒的電話,這纔讓母女二人聯系上。

  楊思瑤說,“來這裡打電話的老年人居多,一般年輕人都有手機,很少用這個打。而老年人多數記性不好,不是沒有電話號碼,就是將號碼記錯,有時撥幾個纔能找人。他們能順利和親人通上話,我們也和他們一樣興奮。”

  據統計,同江市五個受災群眾安置點分別設有兩部“平安電話”,每部電話每天通話時間長達240分鍾。

每次撥通“平安電話”都是一次愛心的傳遞。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記者手記:

  每一個電話,都有一段感人的親情故事。無論是感動、流淚或是驚喜,一個電話了卻的不僅僅是牽掛的心願,還有來自心底親人的問候。

  “平安電話”已超出了報平安的初衷,楊思瑤說的一句話很有代表性,應該叫“傾訴熱線”。

  一部小小的電話機,承載了受災群眾向外界傳遞信息的橋梁。通過它,使受災群眾與親人們之間的距離更近,親情味更濃。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