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沈陽軍區的一名士兵在搶運沙袋。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黑龍江日報8月31日訊 今年入汛以來,我省多條江河連續多次發生洪水,導致堤壩險情不斷,部分鄉村被淹,險工弱段群眾被迫轉移,人民生命財產面臨嚴重威脅。
災情就是命令。在洶湧的洪水面前,解放軍、武警、森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民兵預備役人員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第一時間奔赴前線,一次次衝在最前面,成為受災群眾的“主心骨”。在抗洪搶險的關鍵時刻,廣大軍警部隊官兵捨生忘死、連續作戰,頂風浪、築堤壩,除險情、救群眾,上演了一幕幕當代最可愛的人的大愛傳奇,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衝不垮的生命防線。
鏖戰洪魔六小時
“四嘉子鄉告急!沿江鄉告急!乾岔子鄉告急……”8月以來,黑龍江黑河段水位持續上漲,沿岸全線告急,多處堤防出現滲漏和管湧。黑河軍分區緊急啟動應急響應預案,調兵千餘人奔赴抗洪一線,黑龍江黑河段區到處湧動著“迷彩綠”。
8月7日,防汛警報緊急拉響,黑河市愛輝區小烏斯裡村堤防多處發生嚴重管湧,危及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時值中午,飯堂裡做好的飯菜一口未動,300名官兵聞令迅速集結奔赴現場。到達現場後,官兵們立即和村民們一起投入到緊張的封堵管湧戰斗中。眼看大量江水不斷向堤外湧出,邊防某巡邏艇大隊訓練隊隊長魏明立即帶領十餘名水性好的戰士跳入江中,在岸上人員的輔助下鋪設防水布,這一下水就是6個多小時,直到內坡管湧全部封堵好,纔裹著水淋淋的衣服上岸。此時,他們早已累得幾近虛脫,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纔能站起來。
下水官兵的衣服早已濕透,在岸上裝運沙袋的官兵也揮汗如雨。時值三伏,不僅江裡的水位居高不降,氣溫也連日攀昇。沙袋還沒扛上三五袋,官兵們的衣背已被汗水浸透,對此官兵們全然不顧,依舊乾得熱火朝天。
吃午飯的時間到了,大家只簡單吃了些面包、火腿腸,沒有片刻休息便又投入到緊張的戰斗中,三萬個麻袋用完了,幾十車沙石裝完了。望著被封堵得嚴嚴實實的管湧口,一身疲憊的官兵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關鍵時刻,還是要靠解放軍啊!這次江堤出現險情,要不是你們及時趕來救援,我們整個村屯恐怕都要遭水淹了。”負責開小四輪往江堤上運沙土的村民張樹國感慨地說。
六百勇士戰險堤
8月19日,黑龍江同江段抗洪搶險進入半個月來最困難、最艱苦的時期。從18日晚上開始,當地下起大到暴雨,風雨交加使蓮花河段4.9公裡防洪大堤上4處出現漫堤險情,省軍區某預備役高炮團、工兵團和駐軍部隊600餘名官兵晝夜奮戰,打響了保衛蓮花河大堤的戰斗。
蓮花河段位於同江市以東45公裡處,黑龍江在這裡形成一個長4.9公裡的“U”字形河道,連日的江水暴漲使大堤不堪重負。19日凌晨,此段出現多處漫堤現象,如果決堤,同江市將會陷入一片汪洋。接到防汛指揮部的命令後,某預備役高炮團、工兵團和駐軍部隊官兵於凌晨4時趕到險段。
由於下了一夜大雨,堤壩上泥濘不堪,車輛無法通行。蓮花河漫堤段距取土地點有2.6公裡遠,只能通過人工肩扛背馱來加固大堤。緊要關頭,高炮團團長閆繼軍第一個扛起沙袋,高喊一聲:“同志們,跟我上!”沿著泥濘大堤向前衝去。隨即,60名黨員突擊隊員緊隨其後,戰士們紛紛扛起沙袋,跟著團長向前衝。途中,不時聽到官兵“同志們,加油啊,人在大堤在,不讓洪水進同江”的口號聲,大堤上出現了一條1.2公裡桔紅色的長蛇陣。雨越下越大,泥水越積越深,道路越來越泥濘,官兵們頂著風雨艱難前行。雨水、泥水、汗水交織在一起,不少人已經看不清模樣,但沒有一人退縮。
上午8時,預備役工兵團200名官兵攜帶衝鋒舟和當地赫哲族村120艘漁船趕來增援。戰士們往船上裝載沙袋,再運往2.6公裡以外的險段,使築堤速度大大加快。經過7個小時的連續奮戰,蓮花河大堤上築起4段總長1.5公裡的防洪子堤,終於堵住了漫堤,確保了20萬同江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堅守孤島七晝夜
日夜暴漲的江水沒有動搖官兵的抗洪意志,被洪水圍困後,戰士們更加英勇頑強。在二九O農場江段抗洪一線,鶴崗軍分區某邊防團一連5名官兵在副團長王春凱的帶領下,與洪水鏖戰七晝夜,始終堅守在被洪水侵襲的營區內。
8月6日,洪水已逼近連隊營區,全連官兵投入抗洪自救,在營區四周築起一座長1300米的防洪子堤。15日,連隊整體轉移,留下少數戰士監測水情,保護營院。在確定留守人員時,王春凱第一個表態留下堅守。營長許廣勇、連長董革新和炊事班長丁健、電工周勇、油料員黃影祥、軍犬引導員許慶祥也紛紛請纓。就這樣,7名官兵組成了新的戰斗集體。
16日至17日,綏濱縣兩處堤壩先後發生200米寬的決口,而一連營區恰好處在兩個決口的中間地帶,左右夾擊的洪水將連隊圍成一座孤島。
高出營區1.8米的洪水就像個巨大的水盆,時刻都有把營區吞沒的危險。
留守的7名官兵日夜不停地加固堤壩,排查險情。每天凌晨4時起床,一直乾到深夜,有時乾到凌晨。水上蚊子小咬成群,大家身上被叮出了大包,紅腫潰爛,又癢又疼,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隨著洪水不斷上漲,院內積水增多,他們又緊急開起水泵晝夜排水,把洪水牢牢擋在大堤外。
21日,記者乘巡邏艇行駛40公裡,再轉乘小漁船駛向營區,只見茫茫水野中紅頂黃牆的營房格外耀眼。船到營區門口,一座兩米高的大堤矗立在眼前,四周被防水布裹得嚴嚴實實。戰士們各個滿臉憔悴,眼中布滿血絲。記者問王春凱,還要堅守多久?他堅定地說,“洪水啥時候退,我們就啥時候撤。”
一名大學生士兵的誓言
8月24日下午,孫吳縣小樺林子大堤險段上武警黑龍江總隊第一支隊390名官兵正緊張地封堵管湧,突然有人大喊:“快來人!董翔暈倒了!”在一旁指揮的大隊長王宏柱立即衝了過來,“快去叫軍醫!”軍醫張艷輝立刻對董翔進行胸部按壓,並進行物理降溫,“醒了,醒了!”周圍的戰士喊道。緊接著軍醫為他量了體溫,一看體溫表嚇了一跳,“39.8℃,扁桃體嚴重發炎,必須立刻送醫院。”董翔瞇著眼,試圖掙脫大隊長的胳膊,“我不想去醫院,休息一下就好了。”沒等董翔說完,王宏柱就背著他朝救護車走去。
在孫吳縣醫院裡,虛弱的董翔不停地向王宏柱請戰:“明天讓我回去吧,我沒事兒了。”“如果明天你的體溫降了我就讓你回去。”結果當天晚上董翔的體溫昇到了40.2℃。董翔這纔和醫生說了實話:原來他已經發燒4天,因怕不讓他上前線就一直沒有報告。那天扛沙袋時他實在堅持不住了,眼前發黑,腿一軟就倒了。此時的王宏柱纔想4天前他們冒雨堵管湧時,董翔第一個跳進水裡,掄起大錘夯木樁,那天水溫只有18攝氏度。
21歲的董翔是山東青島膠南市人,入伍前是北京城市學院動漫設計專業的一名大學畢業生。戰友許宏成對記者說:“董翔乾起活來像是在拼命。”董翔住院後,大家在他救生衣的背面發現了這樣一段話:“我一定要在洪水中、大堤上尋找我大學生活中的夢想,讓青春在軍營中閃光。”
現在董翔已經被送到哈爾濱的武警醫院,病床上的他還在掛念著孫吳縣的大堤。他對戰友說,“孫吳洪水退時一定要告訴我。”班長張浩告訴他:“孫吳現在已經安全了,隊伍要轉戰同江繼續戰斗。”“哎,可惜我不能和你們並肩作戰了!”董翔說,“我從校園走進軍營已經257天了,每一天都很有意義,能參加這樣一次抗洪我感到無限的光榮,在與洪水的戰斗中我得到了最好的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