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日訊 8月28日至9月1日,一年一度的『綠博會』再度扮靚鶴城齊齊哈爾。由該市承辦的全國性專業展會——中國第十三屆綠色(有機)食品博覽會如期舉辦,讓有著『中國綠色食品之都』美譽的齊齊哈爾市再度成為眾人矚目之地;14大類、2300多種綠色(有機)優質農產品的集中亮相、現場展銷,讓數千中外客商、嘉賓聞名而至,雲集這裡;更有周邊的市民百姓,將其視作天賜的購物佳節,蜂擁而至。在現場火爆的展銷洽談背後,『綠博盛會』給齊齊哈爾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與變化,更令人驚喜,值得深思。
綠色產業長足發展
連續十三年,連續十三屆,每次『綠博會』都沒落下的黑龍江天錦食用菌有限公司,是眾多成長於『綠博會』的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企業之一。在富拉爾基區的展區內,該公司的展位被一串串食用菌乾像天幕一樣層層包裹,特色鮮明,氣勢奪人。公司總經理高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綠博會的平臺帶給我們無限商機,就是通過在這裡的展示、洽談、學習,我們公司年年都有新產品、新包裝、新變化。』
據介紹,參加第一屆綠博會時,『天錦』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營小企,十餘種產品、年銷售收入不過百萬元;如今,『天錦』的產品多達200多種,其中僅經過有機食品認證的就有27種,年銷售收入保守說在2000萬元以上,已成為業內有名的行業龍頭企業。
老參展商獲益匪淺,新參展商也收獲滿滿。第三次來參展的富裕縣三豆署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當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於2009年創辦的,自2011年首次參加『綠博會』,『訂單』接踵而至,產品的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公司法人、合作社理事長李紀軍告訴記者,『通過綠博會搭臺,我們的產品銷售已經走出齊齊哈爾市,闖入安達、肇源、大慶、哈爾濱等地市場。』帶著新產品來展會『試水』的黑龍江依鵝畜禽制品有限公司,也戰績頗佳;其銷售經理王淑玲高興地告訴記者說:『開幕當天,光現場銷售就賣了1.6萬元!』
這就是『綠博會』,商機無限。記者從中國第十三屆綠色(有機)食品博覽會組委會了解到,報名參加本屆綠博會的國外企業代表和客商超過100人,全國知名的生產商、采購商和經銷商有50多家,除本省企業外,來自韓國、印度等10個國家和24個省(市、自治區)的外地企業多達206戶,比上屆增加46戶。經過多年的打造歷練,綠博會已經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國家級綠色食品專業展會。
自2001年舉辦首屆『綠博會』以來,借助這個商貿盛會的強力引領和推動,齊齊哈爾市的綠色食品產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加工企業迅速成長,農產品營銷形勢向好。
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國志說,目前全市有機、綠色食品認證數量已達11大系列、1400多個,綠色食品基地面積發展到1250萬畝,是2000年的8.3倍,佔全市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佔全省綠色食品基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借助綠博會這一平臺,吸引了大批客商來這裡投資興業。飛鶴、光明、蒙牛、英糖、元盛、金鑼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食品加工企業落戶。據統計,通過綠博會,全市共成功引進項目600餘個。目前全市農業龍頭企業規模群體已初步形成,加工企業達214餘家,初步實現了農畜產品由原字號銷售到精深加工的轉變。到2012年底,全市綠色食品產業銷售收入實現3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25%。綠色食品產業已躍居全市兩大支柱產業之一。
市域經濟以『綠』興
『綠博會給我市帶來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經濟效益。』齊齊哈爾市副市長任玉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通過展銷,我市綠色食品的質量優勢、產品優勢和品牌優勢凸顯,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好了,農民收入多了。以2012年為例,全市糧豆薯總產實現268.9億斤,是2001年的3.2倍;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525.7億元,是2001年的4.28倍,實現增加值254.6億元,是2001年的4.25倍;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797元,是2001年的4.9倍。』
采訪中,一位陳姓市民的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綠博會讓這個城市變了個樣,13年前的齊齊哈爾,跟現在完全沒法比;而且,不光是環境變美了,環境優化了,更主要的是人氣旺盛了,發展的勁頭更足了。』至今在齊齊哈爾,許多市民對首屆綠博會的廣告宣傳詞還記憶猶新:『綠博會要開了,咱得乾乾淨淨迎嘉賓!』
13年間,在『綠博會』的帶動下,杭州絲綢博覽會、汽車展銷會接踵而至,小商品交易會、重型機械裝備展交會、乳業博覽會、鶴文化藝術節、啤酒節等經貿盛會在齊齊哈爾市應運而生。綠博會為鶴城帶來了大量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了商貿、餐飲等多種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
任玉良說,綠博會還有兩個顯著的延伸效應。一是提昇了齊齊哈爾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13年來,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和24個國家(地區)的6萬多名中外客商前來參會參展,使齊齊哈爾綠色食品之都知名度越來越大,整體形象越來越好,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全市有8個縣(市)區獲得國家權威機構命名的17個『中國特產之鄉』稱號;齊齊哈爾市先後被評為中國綠色食品之都、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中國十佳優質生活城市等殊榮。二是推進了城鄉一體化進程。通過綠色食品的規模生產和加工企業的吸納,全市有近50萬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中轉移到二三產業;一些鄉鎮通過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以甘南縣興十四鎮為例,該鎮通過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收入大增,住宅樓、鎮中學、醫院、幼兒園等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得到極大完善,先後吸納周邊1500戶5000人入住該鎮。目前,全市有10個鄉鎮被納入省委省政府百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