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抗洪,擔負起我們的責任
2013-09-05 00:31:0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於淼 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4日訊 題:抗洪,擔負起我們的責任——記奮戰在抗洪工作中的佳木斯教育人

  於淼 記者 王蕊

  八月,黑龍江、松花江水位暴漲,平日裡溫柔地滋潤兩岸大地的江水,如今成了猛獸,兩江匯合處,大地上的生靈承受這突來的洪災之痛。

  洪災中,佳木斯市受淹的學校有4所,已撤出的學校有7所,處於危險地段、視汛情確定開學日期的有2所,內澇受災的學校有2所,接待官兵、安置災民的學校有18所,另有預備安置點有2所。

  對困難學生要給予臨時補助,確保學生不輟學、不流失;對投親靠友避災的學生,各級各類學校要不講條件、不講代價……百年一遇的汛情來臨,佳木斯教育人全力投入到抗洪搶險的工作中,積極支援抗洪官兵,照顧好臨時安置在校園的受災群眾,努力完成省委、省政府的囑托,為每個孩子能順利在開學日入學而默默奉獻著。

奮戰在抗洪前線的教師突擊隊。

  【大堤上,我們也是兵】

  同江,險情不斷,全國人民的目光都集中在這裡。同江的180名教師,正是一支戰斗在抗洪一線上的鐵軍。

  汛情就是命令。8月11日,同江市教體系統1700名教職員工積極行動起來,與全市人民一起,全力投入抗洪救災工作中,一支支抗洪搶險突擊隊衝上了大堤。

  同江電大單位人員少,抗洪搶險突擊隊在隊長田繼國的率領下,在三村鄉壩上連續奮戰三天裝沙袋,其中4名突擊隊員的年齡最大,他們已經56歲。23日,三村大堤堵管湧,四人都主動衝在最危險地方,站在大堤外的落腳點往水中扔沙袋,濺起的江水浸透了鞋子和衣褲。24日,他們又轉戰在三村公路上裝沙袋。田繼國的母親病危,他都沒有請假回家,直到25日早母親病故,他料理完母親後事的當天下午就擦乾悲痛的淚水,又出現在大堤上。

  同江市第一小學副校長佟大偉的父親7月份患了嚴重的腦出血,在佳木斯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正在治療的關鍵時期,他接到了抗洪搶險的緊急命令。照顧父親的任務交給自己的妹妹後,他義無返顧地投入到抗洪搶險的隊伍中。做為第一小學救災小組的副組長,他白天到三村段的壩上參加一線抗洪工作,夜晚在學校做災民的安置工作,吃住在學校,幾天不回家。

  8月12日,汛情嚴重。同江市第四小學迅速成立兩支抗洪突擊隊,每隊由7位男教師組成,日夜奮戰在抗洪一線。開展排險加固工作,裝運沙袋防洪築堤,並協助相關部門深入村組,迅速疏散安置受災群眾,協助做好受困人員、財產轉移工作。突擊隊長李學君顧不上身患重病住院的父親,既要具體負責後勤保障工作,同時還要深入一線抗洪搶險,感染鼓舞著其他黨員乾部的乾勁。

  洪災面前沒有退縮二字。同江市第三中學成立了26人的抗洪搶險突擊隊,轉移安置受災三村鎮村民工作110戶,是教育單位戶數最多、任務最重的一個區域。大堤上,他們灌沙袋,上四輪車、輪渡、漁船上裝沙袋,質量高,速度快,再苦再累,從來不說。索敬宇用自家新車接送抗洪教師,不計個人得失。

  黑龍江的大堤上,同江市教育體育局抗洪搶險的突擊隊員們用汗水將大堤澆築得更加牢固。


 

抗洪線上的教師炊事班。

  【抗洪官兵,我是最堅實的後勤保障】

  災情發生後,按照抗災預案,同江市各學校全面開展保障工作。

  8月20日下午,接到同江市教育體育局緊急通知,由同江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許金芳主任帶隊迅速趕到原同江市第三小學,進行衛生打掃工作,迎接抗洪部隊的入住。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僅用一個小時,就完成了四層樓的衛生打掃工作。

  8月21日,上級通知情況有變化,同江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也將入住抗洪部隊。由於部隊人數多,原來不准備啟用的房間已經放滿了桌椅等雜物,可同江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人員又少,於是,許金芳的兒子、女兒,葛樹成老師的愛人、金逢男老師的兒子等家屬都來幫忙打掃衛生。為了讓官兵安心抗洪,同江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還為官兵開通了“報平安”電話,讓官兵隨時都可以給家人打電話,還為戰士准備了蚊香、鞋刷子、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啟用了洗浴室,供戰士使用。

  8月18日,同江市實驗幼兒園對16個教學班進行徹底的清理和消毒,迎接抗洪官兵。

  同江市實驗幼兒園還自發組織自願者二十餘人,擔負起為教育系統抗洪前線的廣大教職工提供安全衛生的餐飲食品,每天提供午餐150餘份,其中包子1000多個,米粥200多杯,饅頭花卷600多個。為了能讓抗洪一線的工作人員吃上乾淨可口的飯菜,幼兒園教師每天早早去采購新鮮的蔬菜、副食、糧油。食堂管理員張彩萍老師不顧重病,每天夜裡11點去食堂發面,確保第二天面食供應正常。她每天不能正常休息,糖尿病綜合癥經常復發,而她仍然義無反顧的堅持著。

  8月17日,抗洪官兵入駐同江市第二小學。學校每天安排3名值班人員為官兵服務,晚上蚊蟲多,學校送來了蚊香。連續的陰雨天,空氣潮濕,氣溫低,校長楊玉艷和教師為駐校官兵熬姜湯驅寒,後勤主任孫勝銘每天晚上都忙到深夜11點多鍾,等抗洪官兵全部入睡了纔回家。第二天又早早的來到學校,雙腳都腫了,可他沒有半點怨言,他說:“前方的人們在流血流汗,我這算不了什麼!”

  還有許多像孫勝銘一樣的同江市教師們,他們就是這樣任勞任怨做著後勤工作,極大鼓舞了官兵和群眾抗洪的信心和熱情。


 

受災群眾在安置點裡用餐。

  【受災群眾,我是你們的親人】

  洪災發生後,安置受災群眾成了同江各學校的艱巨任務。

  同江市第一中學的體育館是受災群眾最大的安置點,如今已經入住1200餘人,學校的食堂不但要供應200多名學生用餐,還要負責這近千名受災群眾的伙食。

  從8月17日12時至今,同江市第一中學校長張華就帶著全體班子成員在體育館接收受災群眾。體育館的4位教師全天為所住的群眾服務,組織打掃館內衛生,協助衛生防疫人員工作,保證所住的環境保持清潔。白天幫助安置災民,並在室外安置了他們所帶出的家畜,幫助接收、分發救災物資,組織群眾分批排隊吃飯。晚間他們進行巡邏,為保證館內安全,教育和引導受災群眾不要在館內吸煙。為了緩解災民的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學校派出郭文琰和徐明梅兩位專業心理教師到體育館設立心理諮詢臺,為受災群眾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

  現在,同江市第一中學食堂每日三餐,每餐至少700餘人,食堂秩序井然有序。食堂負責人宋金蓮用她的實際行動為受災群眾送來了無聲的關懷。原本只能容納百名學生用餐的食堂,現在要接收這麼多的受災群眾,學生和受災群眾用餐的時間又不同,食堂現在每天要做6頓飯。

  考慮到這些,宋金蓮為了保證受災群眾的用餐,把自己的飯店停了,把員工全部帶到了食堂。人手不夠,她又僱了人,僱不到人她就求親朋好友來幫忙,她不知疲憊地從早上4點一直工作到晚9點纔能休息,毫無怨言。她的行為感動了受災群眾,一些有勞動能力的中年婦女也來食堂幫忙。食堂衛生和用餐環境贏得了大家的好評,災民情緒穩定。

同江二中教師為孩子分發物品。

  同江市第二中學負責安置八岔鄉赫哲族988人的受災群眾。新勝災民王艷預產期臨近,校長馮國俊與民政協調把她送到醫院,順利產下8斤多重的女嬰,副校長徐麗英到醫院送去了雞蛋和嬰兒衣服;張志丹老師是位新娘,她和林淑艷老師負責的教室裡住著11位特殊的受災群眾,有智障的、腦血栓後遺癥的……因此,這個班級的門上貼著:特殊災民宿捨。

  “照顧他們是我的責任,但是我總怕照顧不好他們。”張志丹說。56歲的智障老人衣著單薄,還都是泥,張志丹急忙從家裡給他拿來了厚的運動褲,老人從此就信任張志丹,吃飯都跟著張志丹纔肯吃,還說等他能回家了,就打魚給張志丹送來讓她嘗鮮。

  一天,患有腦梗的孔老太聽說家裡被淹了,哽咽流淚,張志丹中午回家煮了茶葉蛋送過來,安撫大家。林淑艷還買來瓜子分給他們,陪他們聊天舒緩心情。孔老太的老伴非常感激,在黑板上寫下:小小茶蛋情誼深,瓜子不飽暖人心,高尚品德為師表,尊老愛幼情誼真。

  同江市第二中學還活躍著一支學生志願者隊伍,他們幫助老師接待前來的受災群眾,打掃教室和廁所衛生,為行動不便的受災群眾送水送飯。即將上初三的羅繼奎就是其中的一個,19日那天,他就主動來到學校幫助受災群眾打掃衛生、倒垃圾,忙到5點多纔回家。他還拉來讀初二的弟弟一起參加了志願者服務隊。

  寒秋來臨,洪水依然未退,雨水依然降落,而佳木斯教育人的愛心卻滿溢……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