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9月9日訊 教師節馬上到了,大部分家長都在糾結給老師送什麼?大部分老師們也在糾結不收怎麼辦?收了怎麼辦?近日,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即將公布征求意見稿,教師違反職業道德嚴重可開除。收受學生禮物、有償補課……這些行為今後都將被列入師德禁行行為的『紅線』。
【支持送禮】
家長不送擔心孩子吃虧送了心裡不認可
今年剛上初一的學生家長陳女士說,孩子上初中,一個新學校,又是第一個教師節,不希望因此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這樣孩子會吃虧。所以,陳女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送禮。但送什麼,怎麼送,這讓陳女士拿不定主意。陳女士說,給老師送禮也是一門『學問』,購物卡、現金、禮品她都送過。這是孩子的第一學期,送什麼禮品纔能讓老師記住呢?這就需要點『水平』了。現在很多學校都輪流當班乾部,不送禮,啥時候能輪上自己的孩子?
『我把自己店裡賣的首飾送給老師一件?不好不好,這樣太張揚!』李先生說,這禮一定要送,不送老師不願提問孩子,孩子會越來越不願意學習。這幾天他和愛人一直為給老師送什麼禮品困惑不已。因為他們認為大家都給老師送禮,自己不送怕老師對孩子不好,想有點新意,還不想張揚。李先生在和其他家長談論這個問題時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乾脆直接送現金。可是送多少,他還是一直舉棋不定。教師節前夕,很多家長都為了這件事心神不定。禮送完了,還要琢磨老師收禮品時的表情、言語,以此判斷老師是否滿意。過後,還要側面問孩子,老師最近對他怎麼樣,來判斷這次送禮是否『成功』。
李雲航說,現在不光家長知道送禮,就連孩子都知道了。他兒子回家說,教師節之前的半個月,就有家長陸續到班級把老師叫出去,他和幾個同學還看到了家長給老師送了『紅包』,有的還是同學直接帶到了學校給老師的。回家孩子就說,別的同學都送了,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不然沒面子。
【不支持送禮】
張躍明說,給老師送禮太讓人頭疼了,花錢多、買貴的吧,自己不太認可;花錢少的禮品又覺得拿不出手;更重要的是如果比別人送少了,老師會不會覺得家長瞧不起她,還不如不送了。
黃女士說,自己的孩子上初三,每次考試都能考全班前三名,但這麼多年,她除了給老師送一些百十元的小禮品外,沒有給老師買過什麼『大件』,送過多少現金。孩子喜歡學習,能夠時時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對孩子的成長尤其重要。禮送得再多,孩子不願意學習也是沒用。
張敏說,每年的教師節是家長給老師送禮最為集中的節日。學校每個班級有幾十名學生,如果全都給老師送禮,這禮品就沒有必要了,因為老師也無法特殊照顧某個孩子。她相信,不會像有的家長說的那樣,不送禮,老師會給孩子『穿小鞋』,這些擔心都是家長的心理作用造成的。
老師不收也難收了也難
『每年的教師節,我們都會告訴孩子們,不要給老師送禮,學校還會給每位家長發一份關於教師節不許送禮的告家長一封信。』哈市某小學班主任李老師說,不收,家長會不平衡,他會認為以後你有可能忽視孩子的學習。收了,家長心裡可能還是不平衡,認為老師教好學生是分內事。
教師小惠說,因為自己教初中地理,家長不重視,所以作為旁觀者她覺得老師有的時候也很為難。想推推不掉,有的家長會到學校班級門口,老師和家長拉拉扯扯害怕影響不好,推不掉就只能收下。當然也有少數老師覺得家長送點禮沒什麼。實際上作為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你不送禮,就對孩子不好。
哈市某重點學校劉老師說,給老師送禮這個事兒,還有一個大環境的問題。別的老師都收,如果自己不收,同事會覺得不合群,可能會受到孤立。不給送禮就不對孩子負責的老師絕對是極個別的人。作為老師,對每名學生都會一視同仁,如果收了家長的禮品,老師不得不考慮如何照顧這名學生,又不失對別的學生公平。她一般的做法就是多和家長溝通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在學校可能會多提問幾次這些學生,而這並不是導致學生學習好壞的根本原因。
適當送禮對老師尊重過度送禮亂了教育
名校校長
給老師送禮的行為在重點中小學校中可能比較多。哈市某名校校長說,教師節,為了表示對老師付出的尊重,學生給老師送一些小禮品無可厚非,但這個『心意』從最開始的請客吃飯,到後來送茶送衣服、煙酒,再到前幾年流行的購物卡,已經演變到現在的現金。這種風氣必須要遏制,不然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會影響他的一生。
他認為,遏制教師節送禮有很多辦法,可以把教師節挪到寒暑假,就像春節,老師和家長見不到面,就會好多了。現在,很多學校都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教師節前,家長委員會可以統一給老師安排一些party,或組織孩子做一些手工作品給老師,這樣表達了心意,也不會出現送大禮的現象。
教師節何時纔能變純粹?
新華社報道說,教育部門也曾多次要求,教師不得借節日之際,向家長、學生收取禮物、禮金、有價證券等,一經發現查實,將按有關規定予以處分。但令他們感到困惑的是,這種收禮行為一般『數額少、較隱蔽』,難以查處。
專家認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是家長不敢不送,教師心安理得接受的重要原因。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說,當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上所好學校,進個好班級,有位好老師。於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家長期望以禮物和金錢來鋪路,給孩子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認為,在『醫生紅包』『辦事送禮』等社會風氣盛行的情況下,『老師紅包』現象的出現不可避免。教師節送禮現象需要綜合治理,當務之急是重塑師德、重塑社會正常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