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0日訊 (記者 張銳) 入汛以來,我省黑龍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為順利開展災後自救,及時消除洪災過後存在的各種建設安全隱患,省住建廳迅速成立指導服務組,陸續分赴災區開展受災群眾安全越冬居住安置和恢復重建工作。
工作人員現場研究規劃方案。東北網記者 張銳 攝
為做好受災群眾安全越冬、恢復重建工作,省住建廳成立了10個指導服務組,分別奔赴受災嚴重的市縣實地調查,指導開展受災群眾安全越冬居住安置和恢復重建工作。第一批6個服務組已於6日分赴撫遠、同江、蘿北等受災嚴重地區指導災後重建工作。
工作人員記錄房屋受損情況。東北網記者 張銳 攝
撫遠縣受災村屯處於高寒地區,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後重建工作十分緊迫。省住建廳城鄉規劃處處長趙景海領著指導服務組6日最先趕到這裡。在生德庫村水淹現場,指導組人員認真查看,一一記錄,為恢復重建取得第一手信息與資料。
工作人員了解受災情況。東北網記者 張銳 攝.jpg
“被淹過的泥草房已不適於繼續居住,磚房還需等水退後進行專業檢測。現場能夠解決的問題,現場立即解決,對於現場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會及時會同相關部門盡快研究解決,及時開展恢復重建工作,幫助群眾解決越冬問題。”趙景海說。
被水淹過的泥草屋。東北網記者 張銳 攝
經過實地踏查,了解到生德庫村、新遠村等村屯房屋幾乎被洪水淹沒,經過調研,初步計劃將300戶村民搬到新址。省城市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規劃二所副所長高春義建議,有些村屯確需異地安置,在異地安置選址方面,必須要考慮到安置點交通是否便利,生活基礎設施配套是否齊備,以及與耕地間的距離等問題。針對個別保留下來的房屋,由於距離耕地較近,可用作於倉儲、存放農機具及臨時辦公點等。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系列部署,省住建廳迅速行動,積極應對,切實履行職責,狠抓落實,積極主動地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全力確保群眾能夠安全越冬,把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作為檢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試金石”,把服務群眾的實踐體現在災後恢復重建的具體工作之中,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