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日訊 題:鶴崗市委書記張雨浦:俯下身子接地氣
記者 張銳
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年初以來,鶴崗市委新班子力推“一線工作法”,市委書記張雨浦帶頭躬身基層,砥礪作風,務實行動展示出鮮明導向:心想在哪裡,腳就會邁向哪裡。
農家炕上的“懇談會”
蘿北縣團結鎮工農兵村是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也是鶴崗實施“城鄉一體化”、整村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的重點村。8月1日下午,張雨浦來到距市區80餘公裡的工農兵村,走進玉米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園和水稻高產示范園區,實地了解作物長勢和田間管理情況。
村民莊書江去年加入了村裡的水稻生產合作社,一家4口人,種地再加上打零工,年收入10來萬元。在場院裡,莊書江跟市委書記一個勁兒地誇村裡的合作社辦實事,為農民搭起了致富橋。張雨浦欣慰地說,農村合作組織是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的一個有效載體,建合作社,既可以提高組織自身的經濟效益,又可以帶動農民增收。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必然有新的去處,而發展的村辦企業能夠實現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走進村民吳寶金的家,張雨浦囑咐“再多喊幾個人來,大伙一塊兒聊聊”。聞訊的村民紛紛趕來,不一會兒,吳寶金的小屋裡就坐滿了人。張雨浦開門見山地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正式啟動了,省委提出“深入基層,聽取意見,找准問題,立行立改”的要求,今天我們就是來聽意見的,大家有什麼意見、建議盡管說,對“三農”工作有哪些想法也直接談,我就想聽聽大伙的心裡話。
“我們想辦一個燒酒養牛合作社,現在資金有點兒緊張,能不能給支持?”坐在炕上的村民姚書田第一個發言。
“做前期考察了嗎?受益對象有多少?”
“考察過了,受益村民覆蓋面能達到90%”。
張雨浦叫來農委乾部,詢問了國家關於建立合作社的相關政策,當場給了姚書田答復。
“我是市人大代表,我想說說婦代會蔬菜大棚的事”;“村裡路燈還沒上,姐妹們晚上跳健身操天天摸黑回家,希望能盡快解決” ……
這個農家炕頭上的“懇談會”,開了一個小時。村民的發言中,大上項目的建議、強化農技推廣的企盼、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希望,等等,無所不包。張雨浦針對村民們的意見和建議,凡是能立即解決的就當場拍板,不能馬上解決的做出一個月內反饋信息的承諾。
張雨浦深有體會地說,作風就是精神,就是服務,就是黨群乾群之間的“黏合劑”,也是實實在在的效益。只有深入群眾,我們看問題纔能更清楚,想問題纔能更深入,抓工作纔能更紮實。
市委書記大接訪
鶴崗是一個欠發達地區,歷史遺留問題多,新矛盾新問題又時有發生。針對這種情況,今年市委新班子上任伊始就建立了“群眾辦事由人民辦事中心主要負責、群眾信訪由人民信訪接待中心主要負責、群眾救助由城市應急指揮中心主要負責、群眾有意見由‘市長熱線電話’主要負責、群眾重大問題由政府專題會議主要負責解決”的“五位一體”群眾工作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市級黨政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攻堅行動”,市委書記張雨浦帶頭接訪、主動約訪、帶案下訪,“零距離”傾聽群眾呼聲,面對面解決信訪難題。在前不久開展的“書記大接訪”活動中,張雨浦專門到市人民群眾訴求來訪調處中心集中接訪,親自接待處理了11件信訪問題,涉及群眾1000餘戶、3100多人,做到了“事事有結果,件件有著落”。“帶著感情抓信訪”的務實舉動,切實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內部、化解在萌芽狀態。今年上半年,鶴崗信訪總量大幅下降,其中進京集體訪同比下降18%、進省集體訪同比下降16%。
進入7月,由東崗路改造動遷引發的群眾信訪個案,再次引起了張雨浦的關注:為落實省委“沿旅游線路昇級改造”的總要求,鶴崗市鶴名公路沿線昇級改造被列入省督辦工作內容,東崗路是鶴名公路的起點,同時也是鶴崗城市“東出口”改造的重點,因此,市政府於去年做出東崗路昇級改造的決策。但在實施動遷過程中,部分居民因不認同拆遷補償政策和房屋評估價格,多次集體上訪。為此,張雨浦先後三次到東崗路實地踏察走訪,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並於7月12日召開專題會議、7月28日召開市委常委會議研究東崗路改造和動遷上訪問題,張雨浦明確提出“及時發放補償金;統籌辦理困難群眾低保事宜;為符合條件的動遷群眾辦理小額擔保貸款;統一規劃建設商貿城,解決動遷群眾的生產經營問題;盡快落實房源,合理規劃住宅位置;堅持依法拆遷、和諧拆遷原則,繼續加快推進東崗路改造工作”等12條具體意見,成為指導工程推進和問題解決的總體原則,實施後取得良好效果。目前,上訪群眾情緒穩定,動遷安置等各項工作正在有緒進行。
把路修到老百姓心坎上
6月29日上午,張雨浦在工農區新南社區調研時,遇社區群眾反映,市第一中學圍牆外與文化小區之間有一處全長192米的“斷頭路”,多年來一直未進行硬化,且出口處僅有1米多寬,不但影響周邊1000餘戶居民出行,也存在交通和消防安全隱患。
張雨浦隨即到該路段實地踏察,並走訪附近居民,“這條路歸哪管?居民區的防火通道在哪?學生們上學、放學過馬路是否安全?”邊走邊問,邊聽邊看,針對發現的問題,不時叫來隨行的相關部門領導了解情況。看到居民小區內有多處“斷頭路”和硬化、裸土參差不齊的“結合部”,張雨浦說,居民區的建設規劃要提高設計標准,在環境功能上搞好配套銜接。同時,一定要搞好裸土治理和道路整治。面對200米“斷頭路”和1000份民心企盼,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決策迅速在一線做出:盡快拿出規劃,盡快實施擴建改造,盡快解決這一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安全的交通保障。
8月1日上午,張雨浦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再訪新南社區,主持召開現場辦公會,對道路擴建規劃方案進行了調整完善,並確定工作分工,落實具體責任,明確8月底前必須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張雨浦要求相關部門多與群眾溝通,多替群眾著想,多為群眾分懮,要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改進作風、服務人民的重要突破口,以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這兩個標准來檢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要通過一條路“舉一反三”,推動城市建設、管理向背街小巷和居民區延伸,把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解決好。
隨後,張雨浦來到市郊的五道崗農場,檢查了正在擴建改造的老鶴伊公路支線路的施工情況。該工程今年6月份施工,總投資350萬元,全長2600延米,擴建後路寬由6米增至9.5米。施工中,公路和場區街巷道均修建了水泥路邊溝,設置了1500延米白綠相間圍欄、 1000平方米路邊石和50個垃圾箱,並建立垃圾處理廠一處,計劃修建4座歐式風格的公廁。在此基礎上,農場還成立了衛生清掃大隊,建立了環境治理的長效管理機制。目前,農場路面擴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農場270戶職工的生活環境和“出行難”問題得到極大改善。
看到治理後的農場環境與上次調研截然不同,張雨浦非常滿意,他要求建設單位一定要打造樣板工程,把五道崗農場治理改造成城郊的美麗鄉村。
直觀體驗現實,直切民生脈搏,直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行“一線工作法”,俯下身子接地氣,帶來的是鶴崗上下作風的悄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