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望奎縣鄉村教師何春雨 撿8年廢品補貼300多貧困生
2013-09-11 09:52:36 來源:生活報  作者: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他

  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

  家五口人靠他900多元工資生活

  心疼貧苦學生吃不飽很想給他們碗裡加餐

  生活報9月11日訊 嘟!嘟!嘟!又一條語言簡練,但充滿真摯感情的短信進來了。何春雨老師說,這是他今年教師節當天收到的第52條祝福短信。“這些‘小鬼’都是農村孩子,不太會說,但我知道他們心裡都惦記我。”說著,何老師洋溢出幸福、滿足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學生們一樣。8年來,何老師靠撿廢品賣得的1萬多元錢,不僅把幾十名瀕臨輟學邊緣的學生拉回了課堂,還先後幫300多名貧困生加了午餐。雖然這僅僅是一個雞蛋或者兩根火腿腸,但卻讓孩子們感覺到了社會的關愛,讓他們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

  看學生吃不飽他很心疼

  “我也來自貧困家庭,知道那種自卑心理,很想給予他們一點關愛,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

  何春雨今年39歲,1998年大學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現在是綏化市望奎縣靈山中學的語文教師。

  10日一大早,記者見到何春雨時,他正在整理剛撿回來的水瓶和紙殼,“嘿!學校周邊的廢品比較單一,易拉罐、水瓶、紙殼比較多。雖然不值幾個錢,但積少成多嘛!”據了解,他已經在校園內外撿廢品8年了,所得的1萬多元錢全部用在了資助貧困生上。

  何春雨告訴記者,他家住在靈山鄉,“教學中,我經常看見一些貧困生用的書本十分破舊,鉛筆盒全都磨掉了漆,筆記本反正面用,書包破了很多口子。還有的學生午飯吃得十分簡單,根本吃不飽,讓人心疼。我也來自貧困家庭,知道用破書爛本、吃不飽飯時的自卑心理,從而遠離集體,甚至輟學。而我作為老師,能給予他們一些幫助,一點點關愛,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更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我覺得特有意義。”

  2005年夏季期末的一天,何春雨看到幾個學生把班級的廢品扔進了垃圾箱,其中有大捆的廢紙和飲料瓶,“我看著十分可惜,於是產生了賣廢品資助貧困學生的想法。一天兩天……直到年底,賣了180元錢。我在全校的10個班級中選了20名貧困生,用賣廢品的錢買了臉盆、香皂、本和筆等文具,發給了他們。看著他們拿到新本和新筆的高興樣兒,我覺得自己做了件超有意義的事兒。”於是,何春雨每天都在校園內外撿廢品,看到有孩子拿著只剩一個瓶底的水瓶,他就一直跟著,直到孩子把水瓶扔掉。


  被戲稱“破爛王”他挺委屈

  “剛開始我挺難為情的,怎麼說我也是知識分子,可看到受助的孩子有出息,我的委屈全沒了”

  “說實話,想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剛開始的時候我挺難為情的,很不好意思。怎麼說我也是知識分子,每天盯著廢品撿,有點兒不像話,於是我天天起早貪黑偷偷地撿,就怕被同事和學生們看見。校領導得知此事後,非常支持我,還給我騰出一間8平方米的屋子,專門存放廢品。這個儲藏室幾乎每個學期被裝滿一次,直到現在,經歷了8屆畢業生,足足賣了16次。”何春雨說。

  時間一長,師生們都知道身邊有一個愛撿廢品的何老師,“破爛王”這一稱呼慢慢叫開了。“每次看見有人對著我指指點點,偷偷叫我‘破爛王’,我就感覺挺委屈。”因為受到各方面壓力,何春雨2007年的時候曾產生了放棄撿廢品助學的想法。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他堅持了下來。

  何老師告訴記者,在他所教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小思的女生,是班裡的尖子生,可因為家庭貧困,她在同學們面前抬不起來頭,“有一次,我突然發現小思的飯盒裡,飯菜特別少,根本不夠一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吃。小思告訴我,她家太窮,不想讀書了。我當時特心酸,給她講了知識的重要性,還拿出錢來天天給她加餐。在我的鼓勵下,她幾個月後考上了望奎縣重點高中,讓我特別欣慰。這件事情之後,我所有的委屈都沒了,也堅定了我繼續撿廢品助學的信念。我越來越覺得我有責任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身心健康地讀書,有一天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何春雨說,從那以後,他賣廢品的錢主要用於改善貧困生的午餐上。“我撿一年廢品,就夠20個孩子吃兩個月的。看著他們一天天地長高,我覺得自己沒跌份兒,付出再多都值得。”


  師生幫忙攢廢品他特欣慰

  “我想在我的教師生涯中,把這個事繼續做下去,幫助更多的學生,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走進教室,窗臺上擺滿了一排排的空礦泉水瓶子。同學們告訴記者,在何春雨老師的帶領下,全校師生現在都養成了回收廢品、節約環保的好習慣。

  初三學生李博說:“何老師講課幽默,內容靈活,我們特別愛上他的課。用著老師送給我的文具,學習也更有動力了,不會再考慮家庭給我帶來的壓力。”課間時間,正在操場上運動的龐銳同學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何老師課下總和我們一起玩,有時候踢毽子,有時候跳繩,就像‘孩子王’和大哥哥一樣,跟我們很親近。現在我們一有空就幫何老師撿廢品,一起幫助人。”

  走進辦公室,聽說記者是來采訪何老師撿廢品助學一事兒的,老師們立即湊了過來。化學老師宋遠和說:“何老師在學校裡一直是先進,經常組織學校團員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系列活動。對於這樣一位好老師,我們由衷地佩服。他家也不富裕,全家五口人就靠他一個人900多元的工資生活,能把賣廢品的錢捐給貧困生,並堅持做了8年,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8年來,何春雨撿廢品一共賣得1萬多元,資助過300多名學生,平均在每人身上大約有50多元錢,平均攤下來每人每天也就不到1元錢,可他帶來的溫暖卻影響著受助學生的一生。

  拿著手機,何老師一臉幸福笑容,他將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指給記者看,就像講述著還在身邊的學生一樣。“我想在我的教師生涯中,把這個事繼續做下去,幫助更多的學生,不讓他們因貧困輟學,這是我最大的心願。”何春雨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