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同江9月15日訊 (記者 陳靜) 兩周之後,黑龍江將進入大田作物收割期。剛剛經歷嚴重洪災的同江市,225萬畝耕地中的115萬畝被淹,絕產面積超過100萬畝。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當地農業部門在退水之後,制定了三個保證秋收措施。
大型聯合收割機由輪式改為履帶,利於在泥濘的田間作業。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農民們給水稻噴灑促早熟、抗霜的葉面肥。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據同江市農業局副局長張學平介紹,同江市225萬畝耕地中,超過半數被淹。這些被淹的耕地,如及時排澇,尚有部分能夠搶收。為此,農業部門采取及早對水稻玉米等作物噴施葉面肥促早熟;250多臺大型水泵搶排田間積水;改裝收獲機械,將部分輪式機械改成履帶式,購入小型履帶式收割機等以提高收割效率等3個措施,爭取將損失降到最低。
農民們正在回收抗洪物資。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14日,在三村的黑龍江堤防上,記者看到多臺大馬力水泵正在轟鳴,壩內原本泡在積水中的一些抗洪沙袋帶著綠色的青苔露出水面。據同江市農業推廣中心劉東林介紹,壩後的大片耕地屬三村東大片地帶,目前這裡種植的黃豆全部被淹絕產,但玉米仍存在搶救價值,可搶收出近6000噸玉米。
仍有部分玉米長勢不錯。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三村58歲的村民張臨江操作著兩臺抽水機,在東大片替鄰居老石等人的莊稼排水。張臨江告訴記者,他自己種了20?的黃豆,其中19?被淹,已沒有搶救價值了,所以他現在幫鄰居忙排水。按照往年的產量計算,每?地黃豆差不多能賣9000元。現在他就是想幫著大伙兒忙乎忙乎,誰家的損失能少些,他都跟著高興。
張臨江在幫助鄰居搶排田間積水。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為了適應在近似於泥塘的退水農田內作業需求,當地農機局技工還給200多臺大型收割機安裝上了履帶。農業技術員組織村民為90多萬畝水稻噴灑葉面肥和防霜劑。據黑龍江省農委預計,9月末黑龍江省將陸續開始大田收割,由於黑龍江省內三條主要河流發生的洪澇災害主要集中在沿岸,並未殃及主要糧食產區,所以今年黑龍江糧食產量仍有望實現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