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25日訊 9月27日,本報“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欄目以《瘠薄的土地給農民帶來了剜心般疼痛》為題,報道了梅裡斯達斡爾族區雅爾塞鎮雅爾塞村哈雅屯的35畝土地因被齊甘高速公路料場佔用,復耕後顆粒無收,農民欲哭無淚的事情。日前,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當地國土資源部門已經介入,哈雅屯的35畝絕產土地已經被勘察完畢,只待土壤化驗結果“出爐”。
2009年春季,齊甘高速公路開始修建,齊甘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經與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有關部門商議,將料場選在了雅爾塞村哈雅屯北側的尹龍、劉長明等14戶村民承包的約35畝土地上,在此堆放水泥、沙子、石料,建立攪拌站。
2010年秋,齊甘高速公路修建完畢,料場撤走。指揮部按照相關規定,給予尹龍、劉長明等14戶村民佔地和青苗補償,按照每平方米7.26元的價格,共計補償16萬多元。齊甘高速公路指揮部派人專門清理了原料場地面上的雜物,並對所佔用的土地進行了復耕,在35畝的土地上覆蓋了一層10厘米左右的黑土。但2011年秋,辛苦半載的十幾戶農民滿心的期待卻換回了顆粒無收的絕望。
為此,雅爾塞村的村乾部和村民找到相關部門,希望能探尋到土地絕產的真相。9月下旬,本報“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采訪組來到雅爾塞村采訪時了解到了此事,並對此事進行了報道。10月19日,記者與雅爾塞村黨支部書記段文甫取得了聯系。他告訴記者,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國土資源分局前段時間對此事積極介入,找到他以及一些村民了解了相關情況,目前正在采取措施解決此事。
10月19日9時許,記者聯系到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國土資源分局副局長張偉。據張偉介紹,他們接到雅爾塞鎮和雅爾塞村的反映後,當即向市國土資源局主管局長以及梅裡斯達斡爾族區主管副區長進行了匯報。今年8月26日,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國土資源分局及相關部門到現場實地查看。9月2日,他與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國土資源分局局長及該分局地籍科的工作人員再次來到現場實地勘察,並現場拍照錄制視頻資料建立卷宗。9月27日,本報刊發了《瘠薄的土地給農民帶來了剜心般疼痛》新聞稿件後,立即引起市國土資源局孫恆局長的高度重視,對此事特意做了批示:“了解情況、分清責任、及時反饋、解決問題。”張偉表示,因為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國土資源分局沒有化驗土壤資質,我們已經委托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到現場取了六份樣土,對土壤進行詳細化驗。由於化驗技術要求非常嚴,化驗程序比較繁雜,目前還在等待化驗結果。張偉說,“因為涉及到具體的絕產面積,涉及到農民的一些損失,我們還委托了市土地勘測院,用GPS對這塊絕產的土地進行了重新測量。這裡面有大量工作需要我們去做,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地在做著這項工作。”
對於導致土地農作物絕產的原因,張偉依據其多年的工作經驗分析,綜合看目前能確定的,一個是由於原施工單位堆砂石料導致土層硬化,使農作物根系紮不下去。也有一部分的地由於耕作層薄,致使農作物無法汲取其所需要的養分。此外,他還懷疑料場在拌料的過程中添加了某些化學成分的添加劑,令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導致農作物無法生長,所以需要對土壤進行仔細化驗。張偉表示,目前他們正在等待化驗結果“出爐”,再進行下一步處理。
本報“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采訪組期待此事能夠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得到盡快解決,讓遭受損失的農民兄弟不再愁容滿面,能夠在他們的土地上繼續收獲著希望!
本報將會繼續關注此事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