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 (記者 王忠岩 王蕊) 哈爾濱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西起哈南站至哈東站,全長17.48公裡,共設18座車站、110個出入口和風亭。今天上午,該條線路正式試運營。這條地鐵的開通,讓冰城人多年的地鐵夢想照進了現實。作為中國首列高寒地鐵列車,該列車突破了低溫條件下車輛安全穩定運行的技術難關,具備超強的防雪、抗寒性能,為哈爾濱市民的順暢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工作人員進行前期檢修工作。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地鐵配備一顆“心髒” 十三個能量“支點”
哈爾濱市地鐵一號線的所有關於車輛運行的指令,都發自1號線的調度中心。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車輛是靠1500伏的直流電驅動的,最高持續運行速度為每小時80公裡,平均旅行速度為每小時35公裡。1號線有18個車站、17個區間,它由1個調度中心來控制地鐵運行系統,這個調度中心相當於1號線的“心髒”。
1號線擁有一個完善的自動控制系統,調度中心的調度員會按照編好的列車運行圖進行車輛的各種調度。這種控制系統是計算機全自動化的,由調度員按車行的高、低峰進行車輛速度、距離等遠程控制。1號線可以在高峰達到兩分鍾一列,非高峰期從5至15分鍾不等的即時控制,調整速度將根據哈爾濱地鐵的實際運行情況不斷完善。
哈爾濱地鐵1號線擁有13個系統。地鐵之所以能夠在調度中心的控制中安全平穩運行,正是這13個系統的科技力量。哈爾濱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設備,主要由13個系統組成:車輛、信號、通信、設備監控、火災自動報警、自動售檢票、供電、環控、安全門、電扶梯、給排水與消防、軌道、車輛基地和停車場。
而與乘客最息息相關的系統是通信系統。當乘客來到地鐵站廳時,會從廣播中得知最新的乘車信息,了解到當天的線路運營情況,從而更好規劃行程;當乘客下到站臺候車時,能第一時間在站臺的屏幕中看到下次列車的預計到站時間,讓乘客候車做到心中有數。
同時,地鐵擁有一個設備監控系統,對車站及區間的通風、給排水、照明、電梯、自動扶梯、導向標志等機電設備進行全面管理、監測與控制。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則可以利用自動消防設施及時滅火。當確定火情後,火災報警控制器將根據火情及時作出一系列預定的動作指令,諸如及時開啟著火層及上下關聯層的防排煙、警報設備、消防廣播等聯動設備等,確保整個地鐵的安全。
車輛中心檢修部負責人演示可將地鐵車輛整體或部分抬起的組合設備移動架車機。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耐受-38℃低溫 座椅冬天可加熱
當記者來到地鐵和興路站,看到了已經蓄勢待發的地鐵列車。據哈爾濱地鐵設計人員介紹,該車是目前國內自重最輕的鋁合金地鐵列車,一列車減重4.2噸,能夠有效降低列車牽引能耗。
在地鐵車廂內,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技術中心城鐵客車開發部副部長劉玉民指著車窗的封條介紹說,“客室門密封膠條首次采用耐低溫的硅橡膠材料,保證了低溫條件下車門的密封效果。車輛車鉤系統的橡膠件、貫通道折棚及車輛密封用的密封膠均滿足在哈爾濱的低溫氣候條件下,保持良好性能的要求。這樣,在提高車輛密封效果的作用下,車內的噪音也顯著降低了,為乘客營造出了溫暖、寧靜、舒適的乘車環境。”
黑龍江屬於高寒地區,為了突破耐寒的技術關口,長客股份公司通過應用惰性氣體、高分子材料及隔熱結構設計實現列車極高的保暖性能。“就像是在車輛中空鋁型材的型腔內添加了保溫材料,相當於為車輛穿上了一件特制的‘棉衣’。”
整車隔熱材料首次采用高性能保溫纖維棉,這種材料具有重量輕、壽命長、可回收、環保、隔熱系數高等特點,在低溫下能夠保持良好性能。此外,哈爾濱地鐵車還在采暖和空調上進行了特殊的設計,比如在座椅上有電熱器,每輛車上設置了兩臺大功率空調,能夠確保列車冬季比較溫暖。
地鐵工作人員對車體車下位置的設備進行檢修。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運用組合庫內配有專業地鐵拖車用來托運地鐵車輛。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地鐵實行“冰城式運營” 配備專職安全員
哈爾濱地鐵1號線車輛采用19米長、2.8米寬、3.8米高的B型車體,每列車由6輛車廂組成,共240個座椅,最多可容納1866人乘坐。車輛平均時速為35公裡,最高持續運行時速為80公裡。隨著一號線一、二期工程的試運營,1號線18個車站將向冰城百姓提供人性化優質服務。
地鐵安全重如泰山。地鐵運營公司組建了安委會、突發事件處置臨時機構和7支兼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車輛、客運、供電、工建、機電、通號、AFC等各類專業搶險物資已全部配備到位。他們還建立了以14名專職安全員為核心,80名兼職安全員為輔助的安全管理隊伍。為了確保安全生產目標層層落實到位,地鐵部門建立了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全員簽訂了《運營安全責任狀》。
作為哈爾濱大交通體系重要一環的地鐵1號線,正以一種全新、科學、高效、人性化的方式,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為冰城百姓提供安全、高效、舒適、快捷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