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地鐵融資之路 從零到百億
2013-09-28 08:17:4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李毅 劉旭 張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7381”破邊牆施工。

  

  施工的盾構。

  

  市民正准備乘坐地鐵出行。

  東北網9月28日訊 做夢是免費的,但要把夢想變成現實,是需要花錢的。一公裡地鐵,列車駛過需要兩分鍾,市民乘坐要花兩元錢,修建則需要近6個億。18公裡的地鐵一號線,到現在為止花了130多億,靠政府的財力根本做不了,怎麼辦? “草船借錢”

  借錢是一門藝術,講究的是充分利用手頭現有資源。當時的地鐵項目,是一艘還在圖紙上的“航母”,但已經有了一艘“小草船”,這就是7381洞體。諸葛亮的草船能借到箭,地鐵的“草船”能借到錢。

  “建成洞體作為地鐵集團的實物資產,從建銀租賃公司那裡,做下了7個億的融資。”地鐵集團計劃財務部部長王大波說,7381洞體租賃,可以說開創了融資的先河。

  就像你要把房子押給銀行貸款一樣,你得向銀行提供房產證的原件復印件。7381洞體融資租賃也是一樣,融資租賃公司對資產的權屬是非常較真兒的,必須是有所有權證纔可以。當年地鐵集團並沒有這些證,因為嚴格來說7381洞體屬於軍產,所有權在沈陽軍區,但現實中也確實歸哈爾濱市政府使用。“當時跟好多大銀行在談,交銀租賃、中銀租賃、國開行租賃都談了,但是由於權屬不清,銀行怕承擔風險,都沒做成。最後是多方做工作,給建銀租賃寫說明,證明洞體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地鐵集團所有,幾經輾轉人家纔放寬了政策。”王大波說。

  除了省市政府投入、社會融資、股本注入,還有發行企業債券。2010年開始,城投公司作為地鐵集團的股東,連續兩期發行了7億元的企業債券。

  實踐證明,以政府投入為引導,市場化運作為途徑,以資源性籌資為保障的融資思路是正確的。王大波說,截至目前,地鐵集團賬面上已經有了140億元。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借的錢是需要還的,不能有不良記錄,不能一條線就把地鐵做死了。在制訂融資方案的同時,地鐵集團就已經做好了償還方案,這就是第三招“賺字訣”,靠政策和現有資源賺錢還貸。

  地鐵項目得到了省市政府在政策上的高度支持,首先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王大波說:“從2008年9月開始,開發商按商品房建築面積上交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從每平方米130元上調到185元,其中50元給地鐵項目,每年兩個多億。”

  還有一部分則是地鐵沿線的土地收益。根據規定,地鐵沿線兩側500米范圍內,以及與線路相關聯的土地劃歸地鐵。

  看著現在賬面上的140億再談融資,馬柏成顯得底氣十足,“關於該不該建哈爾濱地鐵,最大的爭議就在錢上。許多人質疑,哈爾濱能不能籌到這筆錢,籌到之後該怎麼還這筆錢。現在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

  馬柏成說,地鐵融資的成功,不僅支橕了地鐵工程自身的發展,也開闊了哈爾濱的視野,為今後運作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大項目打造了一個樣本,“哈爾濱以前敢借這麼多錢嗎?以前總是先考慮怎麼還,現在是考慮怎麼花。我們考察全國各地,哪有考慮怎麼還的,經濟發展了自然就有錢了。地鐵對於哈爾濱經濟發展究竟能帶來怎樣的拉動作用,這不是我們今天能說的,但是我們很快就能做個比較,通過對比地鐵周邊的前後稅收,就可以得出結論。”

  哈爾濱地鐵踩到點兒上了

  2008年9月18日,馬柏成正式上任哈爾濱地鐵集團總經理。按照當時的預算,地鐵1號線大概需要90億,靠政府財力根本做不到。財政除了給出先期啟動資金,其餘全要靠地鐵自己籌集。馬柏成當時沒想到,90億都說少了,一號線截至到現在花了130多億。

  找錢的途徑無非三種:要、借、賺。為了弄到這100多億,地鐵集團是啥招都使出來了。第一招“要字訣”——拿地鐵項目說服省政府,爭取省裡資金支持。作為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投資額最大、建設周期最長、施工最復雜的一個大項目,地鐵建設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財政廳通過省投資總公司以資本注入的方式,每年投資2億元,4年就是8個億。省裡帶了頭,市裡也馬上跟進,很快群力和哈西各兩億元也基本到位。

  能伸手要到的錢也就這些了,這點錢別說建地鐵,連挖坑都不夠。怎麼辦?只能使出第二招“借字訣”。管誰借?當然是“銀行大爺”。

  馬柏成開始領著計劃財務部挨個銀行跑,各大銀行都很熱情,但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地鐵是為市民服務的,注定是個“賠錢貨”,銀行心裡不是很托底。2008年10月以後,國家拉動內需政策出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讓各大銀行搶著支持地鐵建設,哈爾濱地鐵真是踩到點兒上了。在城建口工作了20多年的馬柏成說,經歷了哈爾濱這麼多重大項目,決策最正確、最及時的就是地鐵項目,每一步都抓住了機遇。正是因為市委市政府的及時決策,纔有了這幾條地鐵線路上馬的可行性。

  最終,以國開行牽頭,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在內的銀行團,為地鐵提供了第一桶金——48億元貸款,不久又做了第二期12.6億元貸款,工商銀行也貸給地鐵項目5億元。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