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揮調度中心內工作人員認真監控每一輛車。

站務人員在指揮列車運行。

車輛檢測人員聚精會神地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
東北昂9月30日訊 1451名員工支橕起冰城地鐵5大運營控制中心、8個管理部門,每名員工上崗前都經歷了嚴格系統的培訓。113名地鐵司機的選拔更是不亞於空軍選飛行員
每一條鐵軌上,每一輛列車裡,每一個調度間,地鐵不僅是機器,更是人——從2009年到地鐵正式通車運行前夕,地鐵運營的人纔養成計劃一直在緊密執行中。哈爾濱地鐵,5大運營控制中心、8個管理部門日漸充實起來——哈爾濱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配備正式員工1451人,平均每公裡配備83人,每站配備81人。
從施工到運營,從臺前到幕後,地鐵集團通過定向培養、社會招聘、校園招聘;委外培訓、供應商培訓、入司培訓、上崗證考前培訓、特有工種培訓,從零開始,“養成”了哈爾濱地鐵的第一梯隊。
全國現在28個城市在建地鐵,一人難求。哈爾濱地鐵興建之初,哈爾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柏成,就恨不得四處磕頭作揖要人。
跪求人纔
哈爾濱之前沒這個人纔,一個也沒有,“因為過去你沒有地鐵”。按馬柏成的話說:專業隊伍和管理人纔,沒有;設計隊伍,沒有;施工隊伍,沒有;監理隊伍,沒有;管理人員更不用說。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從2009年開始,哈爾濱地鐵確定了8所學校定向培養,還有十幾所像西安交大等大學定招,“帶對象的、給租房子的,各種優惠政策”。再就是去各個城市的地鐵公司挖人,廣州、北京、沈陽,相當一部分是東北人,“他們想家,生活壓力也比較大,願意回來”。另外,像北京地鐵公司有3萬多人,人纔上昇空間不大。
挖了100多人,又在全省鐵路系統招人,最後到位是1200人——指揮中心60人、票務中心40人、乘務中心400人、維修中心400人、車輛中心300人。
哈爾濱地鐵整個運營,粗算一下,大概需要1451人,光司機就120多人。首先一部分是管理人員,第二部分是技術管理人員,第三部分是技工、操作人員。這些人員從事的專業各不相同,他們首先需要在學校培養,然後到個地鐵公司培訓,最後還要在上崗前進行實操。
馬柏成說,在正常情況下和非正常情況下,他都要知道怎麼進行處理。這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還要會實際操作,發生故障怎麼辦。還要會服務,發生突發狀況,怎麼組織疏導客流,“這不是個簡單的事”。
地鐵青春
在“地鐵世界”裡,1451名員工中,80%是“小青年”。他們的世界觀是,這個世界上,青年人分成三種: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地鐵青年。
從青年們進入哈爾濱地鐵,幾乎24小時和車、站臺、控制中心“膩”在一起。在地下世界裡,躁動的青春,化為一股極速奔馳的力量。
“一臺車造價3600萬,駕駛人員承載著未來很多市民的人身財產安全,113名司機的學習過程必須是最嚴格的。”哈爾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范國蓉說。
哈爾濱地鐵選人不亞於空軍選飛行員。2009年夏,哈爾濱地鐵集團定向委培的武漢鐵路司機學校面試,22歲的趙鵬通過一系列測試後,當上了准地鐵司機。
三年在學校學習,理論培訓兩年半。大三下學期,趙鵬去廣州培訓四個月,學開車;再到長春客車公司培訓,學習車輛構造,了解車輛操作;回來時,還不能摸車;又開始學規章文本類,然後是考試——一直以來都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行車組織規則》、《太平橋車輛段運作手冊》、《電客車司機手冊》、《應急處理程序》、《電客車故障處理規則》……”這些知識都要爛熟於心,“真是使出吃奶的勁兒了。”趙鵬給記者指著圖紙上的幾種車型,“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加拿大普拉蒂,世界上所有的地鐵車型差不多學個遍。”
在歷經大小幾百個考試後,趙鵬開始摸車了——首班車司機每天早3點准時起床,實行三班兩制,每班司機約33人,司機每天早上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先做靜態檢查,包括外體和走行部分。檢查制動牽引,檢查車輛是否有破損等,衛生是否合格。確保車輛各環節安全,需要40分鍾左右。
地鐵開行在即,趙鵬現在每天從哈東到哈南一個單程要跑8至10趟,大約四五圈。同時並行的是各類實戰演習一天數十次,比如火災、車輛軋人等情況,有的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臨時接到緊急通知,來模擬最真實的情況。
帥小伙趙鵬笑言,現在也沒時間交個女朋友,“就把地鐵列車當做女朋友吧,編號0102。”
清晨6點半,行車調度劉秉強起床洗漱,在步入地鐵大廈指揮中心之前,他在大廈外伸了個懶腰,然後對自己低吼一聲,“加油!”在這間二三百平方米、被稱為哈爾濱地鐵“大腦”的房間內,26歲的劉秉強已經揮灑了兩年多的青春。
指揮中心內,巨大的LED顯示屏上,彩光帶不斷閃爍、移動,左右兩側分別呈現著線路運行圖,屏幕上方還直播數十個站臺實況,周圍對講機的聲音此起彼伏,一片緊張的氣氛——幾十臺電腦一字排開,行車調度、電力調度、環境調度、維修調度,分別肩負指揮電客車進段、運行,輸送電力,監控送風等地鐵運行環境。還有值班主任,五人坐在操作臺前指揮運營。
8點半,劉秉強開始和哈達、太平橋、學府、鐵路局四個連鎖站“對時間”。和普通的車輛調度相比,地鐵控制既包括車輛,也包括了對車站、信號設備等方面的調度指揮。地鐵有著嚴格的列車運行圖,每輛列車運行時刻“必須統一,精確到毫秒”。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某些車站客流量突然增大,司機延長開關門時間,影響列車的正點率,調度指揮中心就會通過通信系統告知司機,提醒對方注意對時間的把控。“可以說,我們要求地鐵列車永不遲到。”
劉秉強同班的環控調度孫長志的辦公臺前電腦最多。孫長志緊盯電腦,通過這些電腦,可以分別控制空調、給排水、低壓動力照明、傳感器、安全門,“以保證客運質量,乘客舒適度”。由於哈爾濱屬於高寒地區,所以哈爾濱地鐵的環境控制系統就如愛斯基摩人一般,也更要具備獨特的“御寒性”,哈爾濱地鐵站的通風就是專門設計的——夏季,車站溫度不能超過29℃,冬季保證不低於15℃。孫長志引以為傲的是,他能夠參與到冰城專屬通風系統的方案設計、建議中。要知道,地鐵站內,夏季裡的每一道微風、冬季裡的每一股暖流,都是孫長志等環控調度送去的。
夜已深,值班主任王偉斌喝了一口熱茶,他抬頭看了一眼牆上的電子運行圖,地鐵運行一切平穩。但在調度臺前,值班調度們仍瞪大眼睛,堅守臺前,絲毫不敢怠慢。
位於哈爾濱地鐵集團大廈的“指揮中心”連接著兩個世界:一個地上,一個地下;一個光亮,一個幽暗;一個是“大腦”,一個是身上各重要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