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日訊(記者 王蕊) 8月7日,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雨打破了延壽縣壽山鄉的寧靜,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席卷了該鄉所有村莊、田地、道路和莊稼。
望著寬敞明亮的彩鋼房,長志村二龍屯村民計貴全(右一)感慨萬千
暴雨無情人有情。在那場暴雨中,在隨後的抗災自救中,哈爾濱市延壽縣壽山鄉黨委政府快速反應、沈著應對,鼎力救助災民;全鄉廣大黨員和乾部群眾挺起不屈的脊梁,咬緊牙關,甩開膀子,與自然災害展開了頑強的抗爭,處處湧動著感人的暖流……
黨員乾部成為抗災自救的“主心骨”
國慶剛至,記者來到被暴雨襲擊後的壽山鄉,二龍水庫和尚義水庫那綿延數裡、早已被暴雨衝得殘破不堪的編織袋似乎在告訴人們,這裡剛剛經歷過洪水的洗禮。
據壽山鄉副鄉長王興賦介紹,該鄉所轄壽山村、長志村、雙志村、寶山村、雙星村、三星村等6個行政村不同程度地遭災。據初步統計,此次強降雨共造成農戶6間房屋倒塌、87戶村民房屋嚴重受損、25座橋涵和71公裡水渠被毀、17公裡道路嚴重損毀、近2萬畝農作物受災、300多名群眾轉移……全鄉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0餘萬元。
壽山鄉共產學員突出隊正在搶修水毀橋涵
雖然遭受著特大暴雨的襲擊,但擋不住黨和政府溫暖的傳遞。
險情就是命令,責任就是使命。面對肆虐的暴雨,壽山鄉黨政領導披掛上陣,靠前指揮,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並結合全縣開展的“黨員先鋒崗”活動,組織黨員先鋒崗、團員先鋒崗、婦女先鋒崗、民兵先鋒崗和廣大乾部,帶領群眾開展生產自救。
災情發生後,壽山鄉黨委立即召開緊急工作會議,迅速啟動防洪應急預案,共准備沙袋5萬個,鐵絲200捆,鏟車2臺,鉤機2臺,全面做好物資保障工作。並成立災後自救領導小組,實行包村乾部責任制,鄉防汛辦堅持24小時雙人值班制度,時刻與村裡保持溝通聯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
同時,組建了共產黨員突擊隊、民兵預備役搶險隊和共青團、婦女、志願者服務隊。全鄉乾群凝聚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強大合力,田間地頭、建築工地、村屯路口隨處可見黨旗飄揚的感人場景。
鄉黨委書記寇金森親自組織200多名黨員搶修受災嚴重的長志村和雙志村出行道路16公裡,指揮水庫泄洪520萬立方米,及時解決了83戶居民出行難問題;鄉長王浩軍每天都帶領救援人員到受災嚴重的大河東屯、二龍屯、民興上溝屯、新村屯等地現場查看,指揮調度,搶險救災。
副鄉長王興賦冒著滂沱大雨,不顧個人安危,將受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直到深夜12點所有受災人員安全轉移後,他纔露出了放心的微笑。
軍人出身的副鄉長岳坤,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革命軍人的雷厲風行,連續半月堅持駐守在災情一線,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沒曾吃過一頓可心飯,拋下患病的父母,恪守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
長志村委會主任徐敬國和村團支部書記徐瑞冬帶領20多名黨員和村民,僅用30分鍾的時間就築成一條30多米長的河壩,確保了長志村下游其它村屯1000多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危難之處顯身手。哪裡有險情,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先鋒崗的身影……黨員乾部成了抗災自救的“主心骨”,他們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了新時期黨員模范先鋒作用新篇章。
壽山鄉民兵預備役搶險隊正在運輸沙石為受災村民修築便橋
“有黨和政府的幫助,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延壽縣壽山鄉遭災的消息牽動著全縣人民的心……
縣直機關工委號召全體黨員為受災群眾捐款,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全體縣級領導紛紛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了愛心捐款活動,向災區群眾獻上一份愛心。僅十幾分鍾,300多名黨員乾部就為壽山鄉受災群眾捐款3.4萬元。
縣政府撥付專項資金20萬元,縣民政局緊急申請調運了50套被褥和3頂帳篷,安置受災群眾。縣國土資源局出資30萬元,為壽山鄉愛林屯至趙金溝屯修建6公裡沙石路一條、橋涵2座。物價局捐助10萬元、交通局捐助10萬元、壽山鄉黨員乾部自發捐款1萬元……
三星村召開全體村民會議一邊采取臨時補救措施,一邊號召群眾出工出勞抓緊開展生產自救,130多名村民還主動修復水毀路面2600延長米。雙志村、長志村和寶山村將村部辦公室和部分學校教室騰出,為轉移群眾提供臨時住所……
在雙志村村部安置點,村民宗玉貴向記者介紹說,這段時間,負責安置點生活起居的鄉村乾部恨不得把飯都送到了百姓的嘴裡,大到被褥和御寒衣物,小到一片藥,領導們想得比自己都周到,還有村醫隨時提供醫療服務。
看到記者來采訪,村民計貴合邀請記者去自己家看一看。“如今洪水退了,雖然我家的6畝多地基本絕產,但我們不能啥都靠政府,一定要想辦法生產自救。現在我老伴已經出去打工了,留下我自己處理家事,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
目前,全鄉已投入資金460多萬元,修復道路50公裡、橋涵3座、新建便橋2座、重建房屋54戶。救災工作也正在有序進行,救災物資已陸續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災民基本生活有保障,群眾的情緒平穩,災區社會治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