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0月1日電 (記者 王君寶) 『這是陳毅故居的,這是劉伯承的,36天我全走遍了!』哈爾濱一處普通民宅內,79歲的魏雲飛展開十大元帥故居尋訪紀念冊,在朋友面前興奮地介紹。國慶前一天,他的『十大元帥紀念室』迎來了第一批客人。
在70多平方米的家中,擺滿了開國元帥的畫像和獎章。毛澤東等一代偉人的銅像在低矮的房間內,顯得異常高大。櫃子上、地板上、電視牆、寫字桌,一本本歷史資料、一張張歷史圖片布滿每個角落。建國前期,中國那一段崢嶸歲月在魏雲飛的紀念室一覽無餘。
花費36天,行程近萬公裡,足跡遍布十餘省份,走訪十大元帥故居,運回8個箱子的展品。魏雲飛說,這樣做就是希望能在國慶期間,向乾部群眾開放自己的家庭紀念室,在這個特殊的節日傳播革命精神。
89歲的抗聯老戰士李敏家中,也同樣滿是紅色收藏。李敏13歲成為一名抗聯戰士,年輕時參加抗日戰斗為國效力,退休後便致力於抗聯歷史的宣傳工作。
在她的家中收藏有烈士趙尚志生前用過的氈毯,幾十幅抗聯烈士的畫像。已進耄耋之年,李敏仍與幾十位退休老人組建了一支抗聯精神宣傳隊,平日用歌聲講述歷史。
『我曾為俄國,韓國,日本的客人展示過這些收藏,記得俄國朋友聽了我的歌,當時就流淚了。』李敏介紹,這些年她對外宣講幾百場,演出抗聯歌曲幾十次,目的就是希望年輕一代能記住歷史,不忘革命精神。『假期這幾天,還要為客人作宣講呢!』
這個國慶長假,哈爾濱市民王士屏不僅參觀了魏雲飛的十大元帥紀念館,還特地從自己的收藏中拿出了一張印有開國元勛的圖畫。作為紅色收藏愛好者,72歲的王士屏從1959年開始收集歷史紅色經典圖冊。開館當日,來到魏雲飛的紀念室,王士屏也希望能將自己的收藏貢獻出來,共同弘揚革命傳統。
1931年9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駐東北代表的的羅登賢在哈爾濱發出抗日第一聲吶喊,1946年哈爾濱作為『共和國長子」第一個獲得解放,自此,緬懷與感恩便一直伴隨這個具有濃重抗戰歷史傳統情節的城市。
『在哈爾濱搞紅色活動的愛好者很多。』同來參觀紀念室的孫鳳來對記者介紹。他的朋友中就有近十位是紅色收藏愛好者,『平日裡交換收藏、以紅歌會友,是常有的事。』孫鳳來說。
據了解,『十大元帥紀念室』已經是魏雲飛這些年來建立的第二個紅色紀念場所。1998在哈爾濱市成高子鎮,魏雲飛便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紅色紀念館——緬懷一代偉人家庭紀念館。15年來,展館已接待10萬多來訪者,對外辦展20多次。
歷史造就了這個城市深厚的革命底蘊,也讓紅色情懷深埋在了冰城老人的心中。李敏說:『國慶日不僅僅意味著放假,更多的應是對歷史的紀念。我們在學校、軍隊做抗聯宣傳,就是希望能讓年輕一代了解歷史,感受歷史,不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