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菜市場紅紅火火。
東北網10月8日訊 10月1日、4日和6日這3天,記者對大慶市的秋菜市場進行了走訪。通過走訪記者了解到,我市今年秋菜價格比去年普遍上漲,尤其是大蔥,上漲了整整一倍。而且,聰明的菜農服務做到了家,『淨蔥、淨土豆、淨白菜』相繼上市,不過價格略有上調。
菜農有妙招裸菜賣得好
10月1日早5時,連曉峰伸了伸懶腰,把身上御寒的大衣掀開,從車裡鑽了出來。外邊,正淅淅瀝瀝地下著雨。
連曉峰和媳婦擺的秋菜攤在東風新村1—32號樓樓下,這時,他的媳婦和家人都來了,抱著幾大捆塑料布,一家人把兩大堆秋菜小心地蓋好。雨傘下,連曉峰和媳婦皺著眉:這雨要一直這麼下,怎麼辦?
連曉峰住在我市肇州縣朝陽溝鎮,去年他種的秋菜賣上了好價錢。今年,他又到城裡來賣秋菜。
據連曉峰介紹,今年秋菜價格都漲了,白菜1元每公斤;土豆也在1元開外,成袋子的50元每袋,零售3元錢每公斤,隨便挑;大蔥2元錢每公斤,如果扒溜光,價格要達到2.4元每公斤。
連曉峰伸手一比劃說:『我這些蔥5000多公斤,昨晚剛拉回來,連掉秤帶遭損,每斤能賺上一毛多錢就不錯了。』連曉峰把大蔥的外皮扒下來,他說,一樣的東西,『裸體』的就比穿衣強,他賣的乾淨大蔥十分搶手。
當日8時許,雨漸漸地停了,連曉峰和媳婦張羅著等買主。
1日20時許,連曉峰已經賣出去一半大蔥了,白菜也賣了不少。連曉峰和父親清掃滿地的蔥葉子。連老爺子說:『城管給我們送來笤帚和鐵鍬,我們把地收拾乾淨,也不給城裡人添負擔,人家給我們開綠色通道,對我們服務得挺到位。』
淨菜上市一舉多得
一提起買秋菜,不少家庭主婦就犯愁:秋菜雖好,收拾起來卻費事,還擔心弄髒了屋子。
聰明的菜農早想到這一層了:大蔥『裸體』,白菜扒皮,土豆去泥。清一色的淨秋菜,新鮮上市。
10月4日,記者來到東風新村的廣源市場,這裡是我市指定的秋菜銷售點。一位賣土豆的攤主敞開大嗓門兒,招攬生意:『溜光的土豆,嘎嘎面,回家要是袋裡倒出一兩土,賠十斤土豆。』
來自安達萬寶山的一位韓姓菜農,家中種了20畝大蔥,每畝產量2500公斤。如果按正常賣,也能賣上四五千元。但是老韓把大蔥的外皮剝了,根白葉翠,看著就讓人稀罕,每公斤能多賣0.5元,每畝就能多賣1200多元。
訥河來的孟氏夫婦,已經拉來兩大車土豆了,在東風新村一區銷售。土豆溜光不帶泥,每袋子50元,市民挑好了還可以倒出來稱。就憑著這份實誠勁兒,土豆不到3天就賣光了。這兩口子還准備再多跑幾趟,趁著價格好,多賺點兒。
淨秋菜上市,既讓市民省了時間和精力,而且,菜農還能從中得利,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兒。
產地受災減產導致菜價昇高
10月6日早上5時許,記者來到了薩爾圖區東風新村9區批發市場,雖然天還沒有完全亮,但是批發市場已經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一位菜品搬運工告訴記者,每天早晨4點多這裡就忙起來了,一車車的蔬菜運到這裡,搬運工人忙著卸貨,攤主們就開始擺攤,對於不同的菜品,擦泥去土,擺放整齊。一位攤主告訴記者,現在賣菜的人可不像從前那樣跟風賣了,都有自己的營銷策略了。
記者走進批發市場發現,銷售最為火爆的秋菜首推土豆和大蔥。記者看見,一個土豆攤位後面停放著一輛卡車,車上都是一袋一袋堆放整齊的土豆。攤主告訴記者,這些都是訥河的土豆,共計800多袋,自己賣了大約5天,現在只剩下不到100袋了。攤主表示,今年土豆價格高,銷量卻不減,早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40多袋土豆就賣出去了,許多人來晚了就挑不到好土豆了。
附近賣大蔥的小販告訴記者,今年大蔥的價格要比去年高了一半,達到1元錢每斤。他猜測,這個價格的大蔥很快會因價格偏高而賣不動,掉價是遲早的事。
在批發市場內的所有菜中,銷售價格漲得最多的就是紅炒椒。一位攤主告訴記者,4日早上紅炒椒的價格就漲到15元每斤,現在已經沒有貨了,少數有貨攤主的銷售價格大概為18元每斤左右。該攤主表示,現在要是能進到貨,不管多少錢自己都會進的,肯定好賣。
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因為市場銷量每天不同,菜品的價格也是一天一個價,昨天辣椒還賣兩塊錢一斤,今天就賣到兩塊三四了。
記者走訪時發現,多位攤主都搖著頭說:『今年本地和南方都有水災,產量上受到很大影響,大面積減產,所以導致菜價會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