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鄂鄉新變化”系列報道之十三——
遜克縣新興鄂族鄉“打綠色牌”發展現代農牧業
東北網10月8日訊(記者 楊禹 高長利 彭佳麗)新興鄂倫春民族鄉位於黑河市遜克縣東南部,處於山區、半山區地帶。全鄉共有鄂倫春族102戶,佔全鄉總人口的12.5%。今年以來,新興鄉牢牢把握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主線的發展思路,在不斷壯大農牧業的同時,著力發展山產品采摘業,拓寬了鄂倫春族群眾增收渠道。
新一代鄂倫春族兒童茁壯成長。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鄂鄉農牧業發展齊頭並進
2013年,新興鄉全鄉大豆播種面積13500畝,玉米播種面積16500畝,其中甜玉米播種面積1420畝,馬鈴薯播種面積300畝,藥材播種面積180畝,蔬菜播種面積280畝。2012年,全鄉糧豆薯總產6940噸,農業總產值達到1598萬元,較2011年分別增長12.4%和7%。
智慧加上勤奮,鄂倫春族的農業生產規模已不僅僅停留在家庭農場層面了。新興鄉種植大戶王家禮家共有耕地300多畝,除了種植黃豆,今年又種植40畝玉米。他告訴記者,“剛開始不會種,不懂技術。後來跟著鄉裡的技術員學習,現在都是科學種田,一?地能打幾千斤,是爺爺下山定居時的幾倍多。”
新興鄂倫春民族鄉鄂倫春民居外景。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像他這樣的種糧能手僅新興鄉新興村就有15戶。農業部門每年都請來農藝師,勘測土地,為農民講課。同時還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將村裡的年輕人送出去學習駕駛、烹飪、養殖等技能。鄂族兄弟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為民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年,?子、野豬都是鄂倫春族上山狩獵的獵物,是鄂倫春族養家糊口的吃食。今天,智慧的鄂倫春人將他們變成致富的元素養殖在自己家的農場裡。
新興鄉積極扶持綠色禽類飼養、野豬家豬繁育、?子馴養和蜜蜂養殖等特色養殖業,切實加強畜牧良種繁育和防疫滅病等服務體系建設,健全鄉村服務網絡。目前,全鄉有野豬、家豬、絨山羊等養殖專業合作社6家,其中,千頭豬廠2013年新擴建廠房1200平米,豬存欄預計可達到1300頭。
山貨采摘成鄂族群眾新財源
新興鄉地處山區半山區交錯地帶,農業種植項目因橫跨四、五、六積溫帶,鄉域內庫爾濱河、都爾濱河流經全境,獨特的氣候自然條件使得在這裡生長的猴頭蘑、真蘑、木耳、蕨菜、老山芹、柳蒿芽、犴蔥、黃?、五味子等土特山產品營養豐富,質量優良。
鄂倫春群眾民居寬敞明亮。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目前,山產品采摘業成為村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山區村每戶從事野菜采摘的居民年收入達20000餘元,與農業種植達到平分秋色的收入水平。
如今,新興鄉一年四季都吸引著大量外地客商到這裡從事山產品的收集。春季主要以蕨菜、老山芹、柳蒿芽、犴蔥采集為主,秋季以猴頭蘑、真蘑、木耳、黃?、五味子采摘為主,獨特的綠色山產品廣受市場歡迎,當地居民家中每到山野菜上市季節時都大量儲備。
2012年新興鄉經濟總收入達到了1639.55萬元,較2011年增長9%;農村人均純收入6,318元,較2011年增長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