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1日訊(李華虹 孫瑜淼 記者 王蕊) 21日,哈爾濱市嚴重的霧霾天氣讓許多市民的身體感到不適,均出現了咽部、眼睛、呼吸系統的不同不適癥狀。記者采訪了哈醫大二院腫瘤內科主任徐玉清,他表示,惡性腫瘤的發生與長期吸入污染氣體相關。
徐玉清介紹說,肺癌和食道癌等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增加,與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有著越來越密切的關聯。我國肺癌高發區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鼻咽癌在廣州等東南沿海一帶較為高發,食道癌在河南省高發。但隨著人口流動加快、環境污染的不斷加重,各地域性癌癥也逐漸呈現模糊化特征,最典型的就是肺癌發病率在中國越來越高,很多大中型城市更是居高不下。
『近幾年因為空氣污染嚴重,肺癌的發病率持續走高。』徐玉清教授說,黑龍江省的很多礦區、石油等能源類城市是肺癌的高發地區,而在號稱『天然氧吧』的林區伊春市,肺癌患者極其罕見,這是環境導致癌癥高發的最佳佐證。
我國已經將PM2.5定為環境污染監測指標,雖然細顆粒物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徐玉清說,PM2.5由於粒徑小,可以透過人體粘膜進入肺組織,不斷刺激組織物而誘發癌變。
『大家雖然可以用口罩來進行基本防護,但是一些細微的顆粒是無法阻擋其進入體內的。所以我們必須嚴肅認識到環境與癌癥直接關系,從環境入手,改善環境,纔能有效預防癌癥。』徐玉清表示,如果單純依賴預防方法,或者是腫瘤發病後的治療,不僅被動,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