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22日訊 近幾天,哈市遭遇嚴重霧霾天氣,PM2.5指數爆表。嚴重霧霾天氣容易對鼻腔、咽喉、眼睛等造成影響,特別是對呼吸系統影響最大,可引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專家預計,未來3-5天會有一個患者就診的小高峰,市民仍要做好全面的防護措施。
記者從哈市120急救中心了解到,從21日零時至16時,120急救車共出車282次,與14日(上周一)同期相比,出車次數增加了40次。據悉,呼叫“120”的主要為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據哈醫大四院呼吸一科主任朱麗俐教授介紹,每年十月份以後隨著氣溫驟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人數都會有不同程度增多,但由於近日連續出現的霧霾天氣使得門診量驟增三成,70%以上慢阻肺、哮喘患者紛紛中招,舊病復發住進醫院。21日的門診量較平時增加一半,超過百人,除了老年人和兒童外,不少中青年患者也前來就診。據哈市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孫珺介紹,根據經驗,霧霾天氣兩三天之後,呼吸道等癥狀纔能顯現,就診患兒將會增多。
而且,由於霧霾天室外能見度極低還導致車禍不斷。據哈醫大二院急診科鄧穎主任介紹,21日早上該院急診科就接到了兩起車禍患者。
專家建議,霧霾天裡,習慣晨練的老人,最好不要出門;如需外出,必須佩戴專門的口罩,最好選擇傳統的多層面紗口罩(6-8層最好),口罩每天均要清洗;有基礎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應該准備一些速效的搶救藥物。但孫珺主任建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要盲目戴專業防護口罩,這種口罩易造成缺氧、頭暈等癥狀。
鄧穎主任還表示,由於空氣污染對身體的影響是循序漸進的,因此不會出現大規模疾病突發的情況。但預計未來3-5天內,會有一個患者就診的小高峰。
吃點啥?多吃梨和橘子
霧霾天,如何吃纔健康?據中醫大一院營養科聶宏副教授講,霧霾天裡,人們在飲食上應以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為主要原則。少吃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宜吃梨、枇杷、橙子、橘子、百合等清肺化痰食品。她特別為市民們推薦了三款營養食譜。
貝母秋梨
功效:對於久咳、燥咳、少痰有良好效果,對於秋季霧霾天氣有預防保健作用。
原料制法:雪花梨一個(約250克),川貝母10克,百合(乾)10克,冰糖15克。蒸制或煮制。
雙耳蘑
功效:秋季常食用,可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原料制法:黑木耳30克(乾品),白木耳30克(乾品),蘑菇20克(乾)泡發後。炒制。
羅漢果潤喉茶
功效:此方可預防咽燥、咳嗽,同時減少空氣污染對肺部的危害。
原料制法:羅漢果1枚、石斛、百合、麥冬各3克,大棗2枚,冰糖2粒。加開水150ml,泡服。
咋呼吸?三種方法可健肺
為防止霧霾天氣的危害,除了出門戴口罩、減少戶外活動外。哈市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宗立彥表示,在霧霾天或是平時,巧妙地進行呼吸也是一種有效增強肺功能、減少霧霾危害的方法。
吐納法
雙手合十胸前,然後兩手臂向前伸直,再慢慢抬舉至頭頂,一邊做動作一邊進行“吸一呼三”和“吸三呼一”的吐納法,即吸一口氣分成三次呼出,吸三口氣做一次長呼,把一口氣變成多口氣來鍛煉,這樣可提高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增大肺活量,增強人體的耐缺氧能力。
腹式呼吸法
站立,身體放松,兩手置於兩肋弓下,吸氣時腹部用力鼓起,呼氣時腹部自然收斂。同時將雙手放到腹部上,並稍加壓力以增加腹內壓,這樣呼氣時能使橫膈進一步昇高,減少肺部殘氣量。
縮脣呼吸法
呼吸時,將口脣縮緊,增加氣道阻力,以防止小氣道過早閉塞,使氣體容易呼出,可減少肺內殘氣,改善通氣環境,增強肺活量。
咳嗽咽痛咋應對?
適量含潤喉片服用清熱解毒藥物
近日,哈市接連遭遇嚴重霧霾天氣侵擾,很多市民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咳嗽咽痛、眼鼻乾癢、皮膚不適等癥狀,這些癥狀該如何應對呢?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咳嗽咽痛:飲食以清熱解毒為宜
對於咽喉乾癢者,中醫大二院肺病科副主任王玥建議,可以適當含一些潤喉片,但應注意適量。還可飲用菊花茶,可起到益肺養胃的效果。咽痛患者可以吃一些牛黃利咽丸、藍芩口服液、復方蒲芩片等清熱解毒的藥物;不建議用熏醋、84消毒液等進行室內消毒,避免呼吸道吸入性化學損傷。
眼乾鼻癢:滴眼藥水溫水洗鼻腔
由於霧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直接損傷人的眼睛與鼻腔組織。專家提醒,從室外回到家後可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清洗鼻腔;過敏性鼻炎患者應注意保暖,不宜過多使用血管收縮性滴鼻劑;鼻子所對的穴位是迎香穴(鼻翼兩側),按摩此穴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癥狀。
對於霧霾天導致的結膜炎、乾眼癥等眼科疾病,哈醫大二院眼科張雪菲副教授建議,可以使用一些人工淚液或者有消炎作用的眼藥水進行緩解。多喝水多吃一些柑橘類的水果,勤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防止感染。
皮膚不適:做好防護及時就醫
省醫院皮膚科醫生張叡建議,霧霾天人們外出要做好皮膚防護工作,可以用一些隔離霜,避免皮膚直接與空氣中的塵埃接觸;外出回來要及時洗臉手等暴露皮膚部位,使皮膚保持清潔衛生。另外,保持睡眠充足、情緒穩定也有利於皮膚的健康。當出現皮膚問題時,切忌擅自去藥店購買藥膏使用,一定要及時到醫院皮膚科找醫生診斷,以便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