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淑蘭
生活報10月27日訊 講授《性教育學》13年來,李淑蘭對於“性”有著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給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纔能讓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男生在性的隨意性上大於女生
“責任”是李淑蘭在課堂上說的最多的一個詞,李淑蘭告訴記者,這個責任不僅僅是學生自己對自己負責任,更重要的是男生要對女生負責任。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五個學期,李淑蘭曾經對哈師大江南和江北兩個校區選《性教育學》這門課的2200個學生做過問卷調查,其中男生912名,女生1288名,調查結果顯示,有21%的學生有過婚前性行為,並且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多是16歲,從性別來看,發生婚前性行為的男生佔37.5%,女生佔20%。關於婚前貞操的調查也表明,男生在性的隨意性上要遠遠大於女生。對於婚前同居行為表示理解或是持肯定態度的佔總數的73%,在回答婚前性行為與道德的關系時,55%的學生認為“只要真心相愛就不違反道德”,23%的同學回答“無所謂道德問題”。“這裡不排除有些同學沒有說實話,也許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實際的比例要比這21%大。”面對現在越來越“開放”的社會,李淑蘭有些無奈。
李淑蘭說,從調查結果看來,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增強,但是責任感卻淡漠,不願意再受傳統文化的束縛,更多的大學生渴望“性解放”、“性自由”,很少考慮性行為的後果。
大部分男生都有“處女情結”
李淑蘭說,現在的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他們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男女雙方都有性行為的權利,這一點她或是別人沒有權利乾涉或阻止。但是,作為老師,李淑蘭還是告誡同學們要權衡利弊,不要圖一時之快而讓對方受到傷害。“如果你承諾將來肯定會娶她,跟她相伴一生,那麼對女生情感上的傷害就會相對較少。”李淑蘭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李淑蘭在去年9月份上課時,在班級做過一個統計:有多少男同學有“處女情結”。結果,班級中絕大部分男生表示自己會在意妻子不是處女。“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男生在婚前就與女生發生性關系,又是誰讓女生不是處女?為什麼就沒有一個標准來檢驗男生是否是處男呢?從這點來說,就是一種不對等,對女生的不公平。”李淑蘭表示,這個讓人“糾結”的問題她也在課堂上不止一次的討論過,說其糾結,是因為男生一方面想著和女朋友發生關系,另一方面在結婚時又介意自己的妻子不是處女。
李淑蘭說,只有從思想上讓學生知道發生性關系的利弊,比如女生意外懷孕,沒有做好流產,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嚴重的會導致今後不孕,這樣就會給好幾個家庭帶來不幸。再者,如果男方非常在意女方是否是處女,今後也會對婚姻埋下隱患,生活不幸福。“這些都應該是學生們要考慮的問題,不要出了事再想著補救,那樣一切為時已晚。”
看“A片”找的是刺激而不是知識
李淑蘭坦言,現在大學生獲取性方面的知識,大部分都不是通過正規的教科書,而是通過網絡,這其中有些糟粕的東西就會給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比如說“A片”。對於“A片”,李淑蘭直接給出了反對的意見,她反對大學生觀看這類的影片。“這類影片只是感官上的刺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識,而且其中有些行為是非法的,甚至是扭曲的、變態的。”李淑蘭強調,有些年輕人看了這類影片之後就有可能去犯罪,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
李淑蘭講,在她的課堂上,不僅講性的生理知識,同時也講一些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知識,會給學生傳授正確的戀愛觀,學生對此也非常認同。
大二學生林瑩告訴記者,自己聽過李老師的課,感覺對自己的幫助特別大,“雖然以前母親也會不經意地向自己講這方面的知識,但是卻沒有像這門課這樣這麼系統地講。作為女生,她知道應該怎樣保護自己,怎樣讓自己不受傷害。”
《性教育學》成行知班必修課
“我要把這門課一直開下去,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只要學生們有知識的需求,我都會滿足。”說起以後的打算,李淑蘭斬釘截鐵地說。
從這學期開始,《性教育學》已經是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師范類學生的必選課,從去年開始,該課也已經成為學校行知班選修課中的必修課。
李淑蘭希望有更多的學生來聽她的《性教育學》課,可以從大學的課堂上了解性方面的知識。現在雖然我省一些高校也開設了關於大學生性心理或者性健康方面的課程,但是李淑蘭認為還遠遠不夠,這門課應該普及到每個高校的課堂中。“不僅僅是哈師大,也不僅僅是師范類的學生,我希望我的課能夠走出去,給更多人帶來幫助。”李淑蘭笑著表達了自己一個“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