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0月29日訊 10月25日的黑河,室外已結冰,寒意十足。早晨8時不到,愛輝區物價局副局長劉洪君就帶領特困戶糧油供應站的工作人員駕車到袁秀英老人家送米、面、油。“老人是‘三無’人員,我們不僅每月免費提供15公斤糧油,並且還免費送到家。”劉洪君邊上樓邊說。
聽到敲門聲,73歲的袁秀英老人笑臉相迎。進屋後,劉洪君和工作人員一邊把糧油放到桌子上,一邊對老人說:“大媽,這是10月份的糧油,15斤大米、11斤白面、1斤掛面、2斤粗糧、1斤豆油,您清點一下。”“點啥呀,都三年了,從沒差過,每月都這麼及時送到家,我可享老福了。”買糧油不花錢,袁秀英每月可節省支出七八十元。
據了解,黑河城區有66名像袁秀英這樣享受每月15公斤免費糧油待遇的“三無”人員,有1272名重病、重殘人員享受半價購買15公斤糧油的待遇,其他6972名低保人員可享受每月6元錢的糧油補貼。而在市區周邊農村,享受糧油補貼的農村低保戶達8000名。
黑河市以民生為根本,2008~2010年間共投放價調基金120萬元,設立17個平價商店,以低於市場價10%的價格向城區1.2萬名困難人群平價銷售糧油。2010年12月,又投放140萬元價調基金,在城區成立了特困戶糧油商店,對困難群眾實施補貼。並在原來向低保戶發放補貼券的基礎上,又啟動了“價調基金向農村延伸”工作,投入價調基金150萬元,在市區周邊11個鄉鎮建立了14個“農村低保戶糧油供應站”,補貼標准參照市區低保戶補貼標准。
在黑河城區特困戶糧油供應站,記者遇到了前來購買糧油的57歲低保戶張世軍,他家的三口人享受優惠價購買糧油。10月,市場價每市斤2.90元、1.65元、2.50元、2.60元、2.40元、4.80元的大米、白面、掛面、玉米面、大-子、豆油,張世軍一家享受到的半價供應價分別是1.33元、0.96元、1.25元、1.25元、1.00元、2.25元,當月他家在糧油支出上就節省了123.57元,一年能節省近1500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呀。
“低保戶不僅在購買糧油上能得到補貼,而且過年買菜還能享受到優惠呢。”在糧油供應站,低保戶孫顯紅高興地對記者說,“一到春節那幾天,蔬菜價格成倍漲,以前我們都不敢問價,現在可以在指定的蔬菜商店買到平價菜了。”
困難群眾吃菜有補貼,普通市民冬季也能吃到平價菜。黑河市物價局副局長左建軍告訴記者,為改變冬季蔬菜價格偏高、應對蔬菜價格突發性上漲,黑河市去年實施了市區蔬菜價格調節儲備庫項目,這也是市政府當年確定的12件民生實事之一。儲備庫總投資3000萬元,佔地面積1.87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建設地下恆溫儲備庫2348平方米,儲備地產蔬菜、外進果蔬等,日常周轉量達到300噸以上,可滿足市區18萬人口每人每日均消費0.25公斤蔬菜需求。二期工程建設地上低溫冷藏儲備庫600平方米,儲備肉類、魚類等冷凍保鮮食品,可及時投放市場平抑肉、蛋市場價格。目前,一期工程已在當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於今年建設完成並即將投入使用。
今年初,黑河市物價局下發了平價商店建設三年規劃,計劃三年內在大的縣市建設兩個平價商店,小的縣市至少建設1個平價商店,全年以低於市場價的標准銷售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目前,五大連池已投入資金280萬元,建設了一家以城市低收入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價調基金平價商店,低保戶、困難戶憑卡購物可享受低於市場價格10%~15%左右的優惠,自3月中旬投入運營以來,每天接待顧客都在300人以上。
據了解,近三年來,僅黑河市區,政府部門就累計投入價調基金4000萬元。四年來,黑河市物價局累計向回族群眾發放了近16萬元肉食補貼,在煤價上漲的2008~2011年,連續四年使用價調基金對居民和企事業單位進行供熱補貼,使黑河城區的供熱價格一直處於全省中低水平,讓百姓得到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