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稱,賒銷問題導致的煤炭行業應收賬款激增的情況仍將持續,未來或將面臨一定的壞賬風險。
受煤炭行業整體市場行情一年來持續下滑的影響,煤炭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普遍激增。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28日,已披露三季報的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中,應收賬款最多的三家包括中國神華(16.21, 0.05, 0.31%)、山煤國際(5.52, -0.14, -2.47%)、中煤能源(5.08, -0.09, -1.74%),應收賬款總金額高達434.8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新增了100億元。其中,中國神華一家的應收賬款就高達228.21億元,同比新增了68.77億元。
此外,截至三季度末,陽泉煤業(8.28, -0.29, -3.38%)、西山煤電(7.78, -0.27, -3.35%)和露天煤業(8.53, -0.29, -3.29%)的應收賬款也分別高達45.64億元、33.41億元和19.48億元,較去年同期均有一定程度增長。
煤炭專家李朝林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一年來,煤炭價格一路下降,整體行情不好,“以前是蘿卜快了不洗泥,應收賬款就很少;現在供過於求,蘿卜只能賣個泥價,在巨大的庫存壓力下,煤炭企業為了不丟掉客戶,只能依賴賒銷”,所以導致煤炭行業應收賬款大幅增加。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煤炭行業應收賬款增加除了受自身行業不景氣影響外,還主要受下游火電、鋼鐵、有色金屬等產業遭遇宏觀調控的影響。
從“蘿卜快了不洗泥”
到“蘿卜賣泥價”
當然,能夠讓煤炭行業見到一絲曙光的是,截至目前,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經在近一年的下跌後,出現連續兩周上漲且漲幅有所擴大。10月23日公布的最新一期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為533元/噸,周環比上漲了2元/噸。
李朝林稱,煤炭價格從去年11月初降價“起步走”,到目前“稍息”不到一年時間,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每噸下滑了110元,整體上下滑了17.1%。而且今年的煤炭價格下滑是在去年11月初和前年同期比大幅度下滑25%的基礎上又繼續下滑了17%。
近兩年內,煤炭行業的整體供求關系發生了大逆轉,李朝林稱,原來是“蘿卜快了不洗泥”,現在“蘿卜只能賣個泥價”。
從之前“黃金十年期”火電企業拿著現金到處搶煤,到現在煤企生怕丟掉大客戶,主動降價、賒銷等各種措施求著火電企業來買煤。李朝林表示,從河南的情況看,原來煤炭行業黃金十年的時候,下游煤炭采購企業為了能搶到煤,很多都是預付款;現在煤價持續下跌一年多了,一般電力企業采購煤都改成了後付款,有些還是以承兌匯票付款,從開票到兌現一般要有幾個月的時間,如果要及時拿到貨款,就要向銀行支付相應的票據貼現費用。
應收賬款仍將激增
或存壞賬風險
事實上,2013年以來,整體煤炭企業的經營更加困難,而且未來短期內這種經營困難仍將持續加劇。李朝林分析,一方面,煤炭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煤炭企業虧損虧損面仍在擴大,黑龍江、吉林、重慶、四川、雲南、安徽等6個省區甚至全行業虧損。再者,煤炭企業資產負債率不斷上昇,償債能力下降,經營風險加大。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9月煤炭采選業利潤同比降40.2%。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顯示,煤炭洗選業前三季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657.7億元,同比下降1.4%,實現主營活動利潤1532.4,同比下降40.2%。
而之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8月份通報的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煤炭產銷量同比“雙下降”,煤炭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行業利潤繼續大幅下降。數據顯示,前7個月全國煤炭產量為21.3億噸,同比下降3.5%;銷量為20.7億噸,同比下降3.9%。
此外,雖然煤炭進口稅率從0恢復到3%,但煤炭進口大幅增長仍在擠佔國內煤炭企業的市場空間。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9月,我國累計進口煤炭2.39億噸,同比增長17.6%。其中,9月份進口煤炭2573萬噸,同比增長38.1%,環比下降0.9%。
任浩寧認為,從整個能源結構來講,未來風電、光電會不斷增加,火電企業的市場空間將持續受到擠壓,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將逐漸弱化,另外,鋼鐵、有色金屬等煤炭下游產業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會逐步顯現,煤炭產能過剩的形勢將更加嚴峻。
在煤炭市場供過於求的大背景下,去年到現在一年來價格不斷下滑,定價、結算方式的主導權都有不同程度的喪失,因此,任浩寧稱,賒銷問題導致的煤炭行業應收賬款激增的情況仍將持續,未來或將面臨一定的壞賬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