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交通環境問題多 政協委員為交通難癥『開方』
2013-11-01 10:43:5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初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日訊 今年4月末,哈爾濱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100萬臺,與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近30個國內城市共同躋身“百萬汽車俱樂部”。

  日前,哈爾濱市政協委托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作了一項關於交通環境治理的調查報告,其收回的2170份有效樣本顯示,廣大市民對我市交通環境的滿意率僅為63.8%。被“高頻”提及的交通問題前三名分別是:出租車拒載、拼客(100%);停車場少、停車難(72.6%);公交車運營時間間隔大、准點率低(53.9%)。

  面對因車滿為患引發的一系列交通“新老”問題,為更好地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市政協在經過深入調研後,召開了一次由委員、市民及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民主評議會,共同為改善我市交通環境、疏通城市交通血脈“開方”。

  出租車

  采用國際低准入門檻改革管理體制機制

  背景

  拼客、拒載、挑客、超速……在對公交車、出租車和公共自行車三大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調查中,市民對出租車的負面評價最多。尤其是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因氣候寒冷、下雪頻繁,加之施工,造成交通擁堵,出租車拼客、拒載等行為更為嚴重,市民反響強烈。

  為1.45萬餘臺出租車安裝了導向牌和GPS監控系統;出租車行業經營主體數量由三年前的100多家,減少至45家;分兩次投放出租車2000臺……三年來,雖然我市為規范出租車行業管理作出了諸多努力,但仍無法治愈“打車難”這一出租車行業的痼疾。

  建議

  應建立科學的指標投放機制,特別要針對我市冬季漫長的特點,適當增加出租車數量,以從“量”上緩解“打車難”問題。政協委員普遍認為,我市要從源頭抓起,改革出租車指標有償使用方式,將“競拍”和“配標”方式,改由政府“獎勵投放”和“考核投放”。同時學習國際上普遍采用的低准入門檻,改革出租車管理體制機制。

  市政協委員、哈爾濱曼哈頓多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培志則認為,政府相關部門要針對出租車特點,采取多種手段,加大對出租車違章行為的處罰力度,尤其要著重加強對機場、火車站、各大賓館、商業集中區和購物中心等地的巡回檢查。同時,規范出租車路邊突然停車等行為,切實解決目前隨意停車、壓線停車、路中央停車、亂搶客停車等問題。

  背景

  停車場

  完善“停車誘導系統”減少車輛“無效行駛”

  據統計,我市市區應建泊位99.6萬個,但實際只有36.7萬個。因為停車泊位分布不合理,中心商業區、重點學校、大型醫院等區域,停車供需矛盾尤為突出,亂停亂放現象非常普遍。

  在單位或商場附近轉二三十分鍾,卻找不到停車位,這是現在有車族常會遇到的尷尬情況。

  建議

  應加速規劃城市轉乘樞紐的大型停車場地規劃,政協委員許大為認為,針對我市目前軌道交通規劃和建設的現狀,通過停車轉乘來降低私家車往來繁忙中心區的過程,鼓勵其使用現有的公共交通設施。此外,在商業區應建設多層停車場或設施。

  委員們普遍認同的觀點是,我市應完善“停車誘導系統”,及時發布路況、交通管制、交通提示等動態消息,並拓展手機短信、微信等信息發布平臺,提高停車泊位的利用率,以減少尋找車位帶來的“無效行駛”。

  為提高道路停車使用率,政協委員羅輯還建議,在有條件的路段兩旁可以施劃臨時停車區,允許機動車按時段依次有序停放,以緩解城區停車難矛盾,確保道路暢通。

  公交車

  “快速通道+靈活線路”開通快速公交系統

  背景

  我市半數以上市民出行仍以公交為主,調查發現,市民對公交服務水平滿意率不高,除“車內衛生”的評價超過60%外,其他各項均不足60%,對“線網結構”的評價最低,滿意率僅為31.2%。

  擁有5176臺公交車的哈市,今年被國家列為全國首批15個“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創建城市。調查顯示,目前,公交出行分擔率在我市僅佔城市交通出行總量的39.4%。

  建議

  市政協委員馬迎春在調研中注意到,目前,我市尚無一條完整的公交快速通道。哈爾濱火車站日公交客運量達到12萬人次;中央大街商圈、秋林地區的公交客流量均為5萬—10萬人次。她分析,按照開通快速公交線路客流量不少於8萬—10萬人的要求,我市已具備開通城市快速公交系統(BRT)的條件。

  馬迎春建議,我市可參照廣州快速公交采用的“快速通道+靈活線路”系統模式,確定新陽路、田地街、南極街、友誼路、中山路等城區主要街路為乾線,在確保其30公裡/小時快速運行的情況下,根據公共交通需要,適當地把周邊四通八達的普通公交線路引進快速公交線網,以達到減少或限制私家車出行的目的。

  市民常若輝則希望,我市應盡快開闢更多的公交專用道,提高公共交通線路覆蓋率,適當增設公交晚班車次和晚班線路,方便群眾出行。同時,配套建設公交換乘樞紐,特別是在居住小區、車站、旅游景點、開發園區要將場站建設作為配套建設的重要內容,盡快消除公交盲區,合理優化周邊公交線路布局。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