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販佔道經營。
生活報11月1日訊 說起哈爾濱道外區的南極商圈,真是赫赫有名,這裡商品豐富,物美價廉。可要想開車到這裡逛一逛,一般人還真挺打怵,這車進不去出不來,一堵就是半個多小時。而南極國際的小區居民更是苦不堪言,開車回家,幾百米的路得堵上二三十分鍾,早上上班,還經常因為堵車而遲到。“我們到南極上貨,發現這佔道經營和亂停車的現象太嚴重了,我們想進貨都難。”10月31日,有讀者致電本報反映,南極商圈昇級提檔後,曾經的佔道問題又卷土重來。當日,記者對南極商圈及其周邊的交通環境進行了走訪。
記者踏查:200米路開了20分鍾
當日10時許,記者駕車前往南極國際食品交易中心區域。如果從南極街駛入南極商圈,北清真寺街就是必經之路,當記者駛到這裡時,發現前方堵得水泄不通,百餘米長的小街上,騎三輪車拉貨的,私家車亂停亂放的,將買貨的市民和送貨進貨的業戶們“拒之千裡”。很多車輛不停鳴笛,交通徹底癱瘓,北清真寺街上的車輛禁停標識在此刻顯得那樣諷刺。200餘米的路,記者開了二十分鍾,最終記者將車開進了“名優城”的地下停車場內,記者注意到,停車場內有一半的車位都閑置著。
隨後,記者步行從北清真寺街走到清真寺街看到,此處是三岔口,車流量更大,本來就不寬的路,因為有兩排亂停的私家車佔道,被擠得只剩一排車道,而道路兩側的正規露天停車場內卻仍有很多空車位。沿著清真寺街向南坎頭道街走去,一排排烤冷面、烤腸、賣盒飯的商販佔道經營,和過往車輛上演著“搶道”大戰。
記者了解到,整個南極商圈內,“名優城”前後各有一個大型露天停車場,左右還有兩個地下停車場,地下停車位達800個,地上停車位200餘個,這1000多個車位絕對可以滿足車輛的停泊需求,可現在這些車位每天也不過使用三分之一。車主對這些停車位視而不見的原因就在於,一是不想交停車費,二是嫌麻煩。“一些貨車就在這裡攬活兒,有交警攆就跑,沒人管就停在這兒。”南極茶城的業戶洪福說,幾年時間裡,業戶們經常向政府部門反映情況,交警部門、城管部門偶爾來一次聯合整治行動,可這邊剛清理完,最多不超過半個月,那邊又開始故態萌發。
商戶訴苦:商圈昇級無奈交通拖後腿
陳壽濱是“名優城”的一名業戶,在南極乾了六七年的飲料香腸批發。他說:“以前的老南極就是個露天大市場,無論人還是車進出都難。”南極跌跌撞撞發展了二十多年,交通擁堵、環境惡劣,在當年是城市的大頑疾。2010年初,通過政府多部門的聯合行動,纔讓當時露天市場“退路進廳”。老南極被拆掉後,在原址建起南極國際食品交易中心,南極商圈終於華麗轉身,成了現代化大商圈。“可是商圈昇級了,啥時周邊交通也能昇級啊?”
在商圈裡經營的業戶們都說,商圈是提檔昇級了,可這交通擁堵問題仍然存在,甚至更加嚴重。陳壽濱說,很多商家還是會把貨物擺在馬路上,水果攤、小吃攤到處都是,許多業戶將車直接停在馬路上,而運貨送貨的根本沒地方停車,貨都卸不下來。私家車經常橫七豎八地停在馬路上,摩托車、三輪車有空就擠,無證商販佔道經營……“這樣的環境,真是把我們坑苦了,我們的貨經常送不出去,也運不進來。”陳壽濱說,當年,本是衝著新商圈的高檔環境來的,而如今,對商圈的交通環境太失望了。
記者了解到,由於商圈周邊交通擁堵,很多業戶都擔心,一旦發生火災,後果是無法預料和彌補的。“商圈通道被堵不但影響經營,更是埋下了安全隱患,誰想佔道就佔道會毀了這個商圈的。”陳壽濱說。
業主建議:多部門聯合長效管理
南極國際物業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馮姣告訴記者,2011年8月,道外區政府成立了“南極商圈周邊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經過近半年的專項整治,佔道經營、三輪車、機動車亂停放等現象初見好轉。但時至今日,在北清真寺街、南坎頭道街上仍有大量貨車長期佔道停放堵塞交通。“這不但對周邊環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也給我們小區住戶帶來不便,我們物業每天平均能接幾十條交通堵塞的投訴。”馮姣無奈地說。
鑒於現狀,很多商戶也提出了建議。洪福表示,第一,交警、城管、工商等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聯動起來,設立長期的專項工作組,保證參與整治人員數量的穩定性;第二,政府下發相關文件,取締清真寺街、北清真寺街、南極一路以及南坎頭道街的商販佔道、無證經營行為;第三,加大整治力度,杜絕各種機動車在南極街、南極一路、北清真寺街以及清真寺街亂停亂放,設立三輪車禁停標志,取締三輪車亂停亂放。“如果對亂停放的車進行重罰,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停進停車場的。總之,希望不要因為交通問題,毀了整個商圈的發展!”洪福說。生活報報料平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