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授將剛剛取出的眼角膜裝入器皿中。

拿到眼角膜後,醫生准備帶回眼庫保存。

9年前,張子麗老人重見光明後喜極而泣。
生活報11月6日訊 5日19時37分,在哈市香坊區哈汽醫院,哈爾濱市道外區居民、81歲的張子麗因肺部等多種疾病離開了人世。隨後,哈醫大一院眼科專家來到該院,對老人的眼角膜進行了摘除。張子麗老人是我省第一位接受眼角膜移植的受益者,也是我省第一位接受眼角膜移植又捐出眼角膜的人。2004年11月,阿城市電視臺記者、年僅34歲的閆阿紅因癌癥離開人世,成為我省歷史上第一位眼角膜捐獻者。此後,閆阿紅的一只眼角膜成功地移植到了張子麗老人眼中,後張子麗又移植過另一只眼角膜,讓這位雙目幾近失明了40年的老人重見光明。
21時40分許,記者趕到哈汽醫院住院處二樓時,哈醫大一院眼科專家剛剛將老人的兩只眼角膜取出,保存在專業的罐子內。據哈醫大一院眼科高維奇教授講,張子麗老人在9年前接受了閆阿紅的眼角膜移植後重見光明,生活一直很愉快。她接受閆阿紅的眼角膜移植後就表示過,自己去世後也要將眼角膜捐出來,把光明留給需要的人。9年裡,張子麗老人時常來眼庫探望,並且更堅定了自己捐獻眼角膜的信念。高維奇教授表示,取出眼角膜大約用了3分鍾。老人的眼角膜比較厚,可以移植給他人使用,因為兩個眼角膜都是移植的,也可以用作醫學研究。
在哈汽醫院,一位醫務人員告訴記者,老人送來時已經昏迷,病得很重,患有肺部等多種疾病。醫生護士們都覺得老人的做法很偉大。
隨後,記者在病房內見到了張子麗的女兒王虹。王虹告訴記者,多年來母親雙眼一直不好,2004年先接受移植了閆阿紅的一只眼角膜,後另一只眼睛也接受了移植手術,重見光明的9年裡,老人生活得一直很快樂,病重期間多次表達捐獻眼角膜的願望,家人也非常支持。老人曾說,“閆阿紅走時把光明留給了我,我走時也要把眼睛留給需要的人。”22時30分許,哈醫大一院的專家帶著老人捐獻的眼角膜離開哈汽醫院,送往眼庫保存。
新聞鏈接
女記者閆阿紅走了 留下明亮的眼
“我看見了,看見了!”
2004年12月13日下午,哈爾濱市的張子麗老人看到了光明。她喜極而泣,與“從未謀面”的女兒緊緊相擁在一起。
在隔壁的病房裡,22歲的大學生許國兵也實現了用“雙眼看世界”的夢想。此前,他的左眼只有光感。
而就在30多個小時前,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留下的眼角膜使這一老一少重見光明。她也因此成為黑龍江省歷史上第一位眼角膜捐獻者。
閆阿紅,黑龍江省阿城市電視臺記者,年僅34歲。
閆阿紅1970年出生,1993年畢業於齊齊哈爾師范學院政治系,同年在家鄉阿城市廣播電視事業局參加工作。她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特約記者、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她撰寫的反映特困大學生趙紅霞的《愛心是盞明亮的燈》和《一個老人與三個無家可歸的兒童》等報道震撼了人們的心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2000年6月,30歲的閆阿紅被確診患上了子宮內膜癌,她堅強帶病工作,制作播發了一批觀眾喜聞樂見的社會新聞,此時市民常見到閆阿紅忙碌的身影,誰會想到她的生命已走向盡頭。
2002年年末,閆阿紅病情加重。病中的她非常堅強,學會了繡十字繡,她把一幅幅作品送給關心她的朋友。
彌留之際,閆阿紅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獻給了需要光明的人。她幾次囑咐父親:“千萬別忘了給人家打電話,千萬別忘了捐獻的最佳時間!”
2004年11月12日5時12分,閆阿紅因患癌癥去世了。
2個小時後,黑龍江省眼庫的專家為閆阿紅做了眼角膜摘除手術。
16時20分,閆阿紅的一只眼角膜成功地移植到了張子麗眼中,這位已失明了40年的老人對女兒說:“把報紙留好,我第一眼就要看看這位好記者的照片”;
17時30分,閆阿紅的另一只眼角膜移植給了22歲的許國兵,這位僅憑一只眼睛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大學生躺在病床上,向大家伸出右手,打了一個“V”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