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7日訊 面對黑龍江省人口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日前,省政府研究室課題組進行了專題調研,並撰寫了我省有關老齡人口變化趨勢的相關報告。結果顯示,全省老齡人口數量逐年加速遞增、新生率快速下降、近十年我省人口保持淨遷出等因素造成我省人口年齡結構正在悄然地加速老化。
新生率快速下降
人口加快駛入零負增長
從2000年開始至今均在10%。以下,與同行列省區相比新出生人口佔比尤為偏低,我省將由低速增長加快駛入零負增長行列。
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黑龍江省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2.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為84.4人,比全國低55人,也是全國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省份之一。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全省0—14歲的人口比重下降了6.94個百分點,由697萬人下降到458萬人,實際減少了239萬人;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昇了4.04個百分點,由2792萬人增加到3054萬人,實際增加了262萬人。另外,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佔總人口的8.32%,與2000年比較上昇了2.9個百分點,實際增加了118.83萬人,約年均增加11.88萬人。同時,老年人口中,不同年齡段老人數量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15年間,8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4.9萬人猛增到16.2萬人。
通過數據對比看,黑龍江人口增加幅度為3.85%,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5個百分點。人口新出生率快速下降,從2000年開始至今均在10%。以下,新出生人口已經進入逐年下降通道,與同行列省區相比新出生人口佔比尤為偏低。這意味著,我省將由低速增長加快駛入零負增長行列,人口老化速度將會不斷加快。
淨遷入轉為淨遷出
老年人口比重相對提昇
在20世紀後10年裡,我省人口外遷數量不斷上昇,而近10多年來,我省基本保持這樣的人口淨遷出水平。
據介紹,我省是以農林牧業人口為主的省份,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70年代,一直是全國人口淨遷入強度最大的一個省,僅1950—1979年的30年間,淨遷入人口高達761萬人,大大超過其他省區、佔全省純增人口的1/3。但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省人口遷移形式發生了歷史性轉折,青壯年人口出現淨外流趨勢。1980—1990年,全省淨遷出人口約17.3萬人,年均淨遷出1.73萬人。1991—2000年,全省淨遷出人口約78.7萬人。在20世紀後10年裡,我省人口外遷數量不斷上昇,而近10多年來,我省基本保持這樣的人口淨遷出水平。
淨遷出變化也引起人口年齡結構的加速變化,致使老年人口比重相對提昇。更為重要的是,那些離開我省的人口,不單單是年富力強的青壯年,也往往是有文化、有闖勁的創業者,這意味著我省人力資源的流失,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空巢老人已近百萬
獨居老人不斷增多
據哈爾濱市的不完全調查顯示,空巢老人38.4萬人,佔哈市老齡人口的1/3左右,其中獨居老年人達6萬餘人。
調查顯示,我省空巢老人呈現劇增趨勢,既有無子女的老人,也有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既有夫婦共居的老人,也有孤老獨居的老人;既有身居交通便捷城市的老人,也有身居偏遠地區的老人。目前,概算全省城鄉65歲以上老年人處於長期、短期或不定期“空巢”狀態的已近100萬左右。此外,獨居老人數量不斷增多,目前概算我省已有超過15萬的老年人處於獨居狀態。據哈爾濱市不完全調查顯示,空巢老人38.4萬人,佔哈市老齡人口的1/3左右,其中獨居老年人達6萬餘人。
哈齊大牡佳綏6城市
老齡人口最集中
哈市65歲以上人口為85.54萬人,佔總人口8.04%,與10年前比上昇了1.12%。
統計數據顯示,我省人口平均壽命大大延長,全省65—69歲佔老年人口的23%,70—74歲佔老年人口的20%,7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21%。與2001年相比,65—69歲老年人口比重下降10.3個百分點,而7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昇了10.3個百分點。
其中,城市老齡人口佔比大,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佳木斯、綏化這6個區域性人口密集型城市的老齡人口最為集中,共有65歲及以上人口234.74萬人,佔全省65歲及以上人口的73.6%。數據顯示,哈市65歲以上人口85.54萬人,佔總人口的8.04%,與10年前比上昇了1.12%,說明該市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
家庭結構轉為“倒三角”
2年後3.6個壯年養1個老人
這意味著青壯年人口為自己生存和發展進行生產勞動的同時,還要負擔更多老年人口生存和發展的費用。
人口撫養比是反映社會經濟負擔的一項重要指標,撫養比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1990年,全省平均每10.6個工作年齡人口供養1個老年人。2005年,全省每6.5個工作年齡人口供養1個老年人。預計到2015年,每3.6個工作年齡人口供養1個老年人,2025年每2.3個工作年齡人口贍養1個老年人。這意味著青壯年人口為自己生存和發展進行生產勞動的同時,還要負擔更多的老年人口生存和發展的費用。
從家庭結構模式看,形成了“四位老人、一對年輕夫婦加一個未成年小孩”的“421”或“420”模式。“六普”顯示,全省共有1295.9萬戶家庭,最顯著變化是家庭規模的縮小,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省10年平均家庭規模從戶均3.23人降低到2.85人,減少0.38人。在可預見的將來,傳統四世同堂的家庭“正三角形”迅速演變成“倒三角形”的家庭結構。
老齡化導致“用工荒”
最缺制造業和加工業人員


我省最先出現用工荒的是哈爾濱市,自2007年以後,哈市屢屢出現季節性、結構性用工短缺。
據悉,我省人口老齡化引起產業結構變化,近年來連續出現季節性、結構性的“用工荒”。我省最先出現用工荒的是哈爾濱市,自2007年以後哈市屢屢出現季節性、結構性用工短缺。到2011年2月,哈市超過1/4的企業存在人員短缺現象。且自2010年以來,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佳木斯、鶴崗、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等地市也相繼出現用工短缺,甚至包括東寧、綏芬河、方正、海林等許多縣或縣級市也不同程度出現用工短缺。
從用工短缺的行業看,最為短缺的是制造業和加工業普通工人、崗位技術工和技術人員,礦山采掘工人和技能工,其他依次為普通重體力勞動者、企業管理人員和營銷人員,包括餐飲、商貿、旅游、家政、護工、保安、物業等眾多服務行業的服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