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糧食生產大災之年喜獲豐收
2013-11-12 15:17:09 來源:佳木斯日報  作者:孫立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隨著秋收工作告捷、秋整地接近尾聲,記者從市農委獲悉:大災之年,全市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針對去冬今春降水多、土壤濕度大、氣溫回暖慢三大不利因素並存的春耕生產形勢,我市堅持以早動爭主動,通過創新思路,強化措施,調換品種等手段的綜合應用,將農作物全部高標准播插在了豐產期,並通過科學施肥、加強中耕鏟趟、強化病蟲草害防控,促進了作物健壯快速生長。

  今春,全市通過引導各縣(市)區加大政策、資金扶持,牢牢抓住了水稻、玉米兩大高產作物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旱改水”、“豆改玉”活動,水稻種植面積由去年的631.85萬畝增加到685.62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由去年的678.07萬畝增加到762.04萬畝,兩大高產作物生產總面積增長了137.66萬畝,總量達到1447.66萬畝,佔到糧食作物總面積的89%。僅通過種植結構調整就提高糧食產量7.1億公斤,為糧食持續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全市已建成集中育秧小區497處、標准化育秧大棚9.8萬棟、智能化催化基地增至71處,單批次芽種生產能力達到10110噸,能為近500萬畝水田提供優質芽種。農機合作社發展到61個,各類農機具總量達到12萬臺(套),三大作物在種、管、收等關鍵環節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物自身增產潛力得到了進一步挖掘。初步預測今年水稻、玉米兩大作物平均單產將比上年提高6%以上,直接促進糧食增產近6.05億公斤。通過種植結構調整和提高單產可增加糧食產量13.15億公斤,扣除洪澇災害損失6.8億公斤後,比去年實增6.35億公斤。

  為加快收獲進度,提高收獲質量,確保顆粒歸倉。夏末秋初,全市先後組織召開了秋季農業生產形勢專家分析會商會、秋收秋備推進會議等多個會議,下發了《關於提前做好秋收准備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縣(市)區提早全面做好物資儲備、機械調配、收後儲藏等工作,並將工作情況在9月10日第23次市政府常務會上進行了匯報。針對初秋降水多、土壤濕度大、履帶式收獲不足和農田道路損毀多的實際,一方面鼓勵各縣(市)區采取財政墊付、抵押擔保等方式,幫助農民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提早與區域外聯系,協調引進跨區作業收獲機械805臺。另一方面,各縣(市)區都采取了多種措施搶修道路,確保了道路暢通。同時,9月30日,全市成立4個督導檢查工作組,采取分片包縣的方式,對各地各項秋季農業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導,並共同研究破解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了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

  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全市已建農機合作社61個,其中旱田合作社59個、水田合作社2個,在今年的秋收和秋整地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代農機合作社作業全部使用大型先進的大馬力拖拉機進行標准化作業,達到抗旱防澇作用。秋收、秋整地期間,全市平均日出動機車11498臺參與秋收,日出動機車7780臺、農具8370臺參與秋整地,為明年農業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鼓勵引導農民實施深松整地,各縣(市)區都制定了獎勵政策。樺南縣制定秋整地以獎代補政策,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對千畝方和整村推進的給予獎勵。旱田(深松)千畝方,每公頃獎勵300元,整村推進,每公頃獎勵350元;水田千畝方,每公頃獎勵150元,整村推進,每公頃獎勵200元。努力擴大連片整地面積,減少機械空駛率,降低作業成本,提高秋整地規模化、標准化水平。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