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忙的綏芬河火車站貨場。杜懷宇 攝
編者按
《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是我省第三個國家級戰略發展規劃。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全部行政區域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面積70.7萬平方公裡,是我國對俄羅斯及東北亞開放的重要區域,在全國沿邊開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加快沿邊開發開放,對於進一步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為了引導全省上下統一思想,搶抓機遇,凝聚合力,營造提昇我省沿邊開發開放水平的濃厚輿論氛圍,黑龍江日報從14日起在一版開設“沿邊開發開放新機遇”專欄,以宏觀分析與微觀透視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展示《規劃》為我省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及開放帶上的主要地市搶抓機遇謀跨越的創新舉措。
黑龍江日報11月14日訊 國務院批復《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給我省邊境貿易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全省唯一一家中俄陸海聯運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試點企業——牡丹江華晟國運物流有限公司過貨車輛絡繹不絕;新鮮的果蔬在寧安源豐物流園區經過檢驗、檢疫、報關、封車,幾小時後就擺到俄羅斯人的餐桌;東寧縣在俄獲得1000餘噸寶玉石的出口許可,欲打造“中國北方玉門關”;撫遠縣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木材加工園項目,並探索境外園區發展新模式……
我省25個國家一類通商口岸如同25顆璀璨的明珠,正以各自獨特的優勢參與東北亞物流大通道建設及國際區域合作,打造口岸貿易“昇級版”。
從2005年中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到2011年中俄貿易總值再創新高,中俄不斷展開多方合作,貿易交往日益增強。而我省以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優勢和歷史文化淵源,當仁不讓地成為對俄貿易的“橋頭堡”。國務院批復的《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將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上昇為國家戰略,這是繼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和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後,在我省實施的第三個國家戰略。
黑龍江這片肥沃的黑土地,迎來了又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規劃》站在國家高度,立足於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從擴大沿邊開發開放的角度,提出了以“開放促開發”的指導思想,明確了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作為我國沿邊開放新高地、我國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站、我國沿邊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和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定位。
把黑龍江建設成為我國對俄羅斯及東北亞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我省的重大歷史使命。重任落肩,勇往直前。我省正在把《規劃》的核心內涵與黑龍江的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謀劃新思路,讓豐富的資源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讓原有的比較優勢轉變為發展的新動力。
打造我國沿邊開放新高地。《規劃》要求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合作基礎優勢,轉變發展方式,創新開放體制機制,改善開放政策環境,打造我國與俄羅斯及東北亞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規劃》明確了哈爾濱在沿邊開放中的核心地位,要求提昇其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功能,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臨空經濟,打造對俄開放的服務中心和區域金融服務中心;綏芬河、黑河、撫遠等口岸地區,發展跨境經濟、經貿合作,建成物流集散中心、貿易投資服務中心、外向型產業集聚區和國際旅游目的地。《規劃》以推動對俄合作轉型昇級為主線,加強了對境內外各類園區建設、擴大進出口產品加工規模、提昇對俄合作層次、拓展投資合作領域的支持,有利於進一步提昇我省在全國沿邊開放中的突出地位。
打造我國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站。《規劃》明確要求以跨境通道和口岸建設為重點,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陸海聯運、江海聯運通道,形成對接俄羅斯、輻射東北亞、內聯國內腹地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功能配套、銜接緊密、快速便捷的國際大通道。完善交通運輸體系,構築以哈爾濱為樞紐,綏芬河——滿洲裡鐵路為主要通道,連接邊境地區的扇形放射鐵路網;以哈爾濱為軸心,連接邊境口岸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沿邊高等級公路為弧線的扇形公路網,以哈爾濱國際機場為中心、區域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為骨乾,通勤機場和通用機場為補充的航空運輸布局體系,構築內外聯系順暢、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國際大通道。
打造我國沿邊重要經濟增長區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現代工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橕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等現代農業,建設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基地和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基地。積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化學工業、礦產采掘加工業、食品加工業、林木加工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重大裝備制造和出口基地、綠色食品加工基地和能源資源保障供應基地。加快發展旅游、現代物流、商務服務、國際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建設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面向俄羅斯和東北亞的物流樞紐、貿易投資服務基地和區域金融服務中心。
打造東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加強森林、草原、河湖、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加快界河治理和黑土地整治,加大松花江流域、興凱湖和穆棱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力度,嚴格控制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排放,加強土地、水等資源節約和管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擴大與俄羅斯的生態保護國際合作,進一步提昇保障東北地區生態安全能力。
藍圖繪就,目標明晰。《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對俄羅斯及東北亞沿邊開放重要的橋頭堡和樞紐站基本建成,成為全國沿邊地區重要經濟增長區域,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到2025年,沿邊開放橋頭堡和樞紐站地位進一步鞏固,開放型經濟體系全面建成,成為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增長區域。
機遇與挑戰並存。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探索啟動、世紀之初的發展壯大,龍江人再次傲然挺立在沿邊開放的潮頭,破冰起步、砥礪前行。加快建設沿邊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龍江人在書寫“中國夢”龍江篇章的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