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6日訊 15日,哈市多所中小學周邊小店售賣網游充值卡,小學生撒謊要錢購卡一事的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很多家長紛紛來電吐槽自己也深受其害。同時,哈市工商部門也立即行動,對紅岩小學周邊違規售賣游戲點卡的商家進行了取締。記者隨後回訪發現,被曝光的其他學校周邊點卡銷售點幾乎全部下架了點卡,但也有人在私下售賣。對於中小學校園周邊網游點卡銷售失管的情況,教育專家認為,這種現象加速了網癮對孩子心靈的侵蝕,亟待治理。
追蹤
紅岩小學等周邊點卡停售
昨天,紅岩小學所在轄區的和興工商所向記者反饋:已約談學校周邊商家,勒令商家停售網游充值卡。
該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商戶們均表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違規,還反問為什麼不讓銷售。對此,他們就《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解釋,目前,紅岩小學周邊經營網游充值卡業務的三戶商家已撤掉宣傳板,並承諾不再銷售。對此,工商所將進行長效管理。
記者隨後對昨天報道的其他中小學周邊倉買店、文教店進行回訪,發現大部分違規商家已主動停止銷售。其中,和興小學旁一商家的Q幣充值宣傳單就已不見蹤影,記者進店詢問,被告知已不再售賣充值卡。但也有個別商家撤掉了廣告,轉入“地下”銷售。
再訪
20戶商家6家還在賣點卡
記者之後又走訪了通達小學、陽明小學、安靜小學、柳樹小學、安廣小學等中小學周邊的20戶商家發現,仍有6家在面向中小學生提供網游充值業務,但相對於前一日走訪結果,比重有所下降。一位商戶私下告訴記者,以前總有學生來買,需求量還挺大,本以為跟普通電話充值卡一樣呢,看了報紙纔知道賣這東西違規,不敢再銷售了。
記者了解到,我市一家網絡公司主營點卡充值業務,多數商家從該企業上貨,記者以應征校園代理的身份聯系該公司,業務經理李某稱,一段時間來將不再向校園推銷充值卡,問其原由,他解釋為“行情不好”。
校方
校園門口賣點卡急需整治
紅岩小學石老師:一段時間裡,班級QQ群裡會有孩子討論網游點卡、Q幣等,看孩子們太過癡迷時,我會在群裡制止並叮囑學生們先完成作業,只有在家長的陪伴下纔能玩。有個學生特別沈迷網游,成績在班級排名一直處於中下游,我勸過幾次,可效果不明顯。網吧現在不讓未成年人進入,但學校門口賣點卡又給孩子們打開了另一個潘多拉魔盒,長期沒人管理必然在客觀上縱容了孩子們不良習慣的養成。
繼紅小學校長宋春生:對未成年人來說,尤其是中小學生,網絡游戲百害而無一利,它會影響孩子的判斷力,牽扯更多精力,導致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者會利用偷竊來實現願望。作為教育者不僅要關心孩子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要關注其精神的成長,《新晚報》的報道給學校提了個醒,學校將就此加大宣傳,提高孩子們的自律意識,教育孩子們不要購買網游充值卡。
采訪中,宋校長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懮:“校方盡力避免網游的侵害,可出了校門,誰能來為學生們的精神安全保駕護航?中小學校園周邊的‘瘋狂點卡’到底誰來治理?有關部門又該怎麼建立一套長效管理機制?”
家長吐槽
李女士:我兒子在經緯小學讀5年級,有一次偷拿錢買點卡充值被我發現,兒子竟然理直氣壯地說,班裡男生們都在玩網游,自己不玩太沒面子,而且只有購買充值卡纔能進入班級的“賽爾號”聯盟,否則只能被孤立。
趙先生:孩子在興纔中學讀書,平時學習成績在中上游,考慮到快畢業了壓力大,我很開明地讓孩子進入了網絡游戲世界,可始料不及的是,孩子越陷越深,有時會向同學借錢買充值卡,真是悔不當初。
劉大娘:孫子在和興小學讀書,因為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一直跟著我生活。家中的電腦本來是為查詢資料用的,結果成了網游機器,平時給孩子的零花錢,沒想到都被用來買了點卡,有時甚至餓著肚子攢午飯錢買點卡,他怕被我們發現告訴他爸媽,就自己半夜偷偷起來玩網游。我們管也管不住,可怎麼跟他爸媽交代啊!
地址 調查情況
通達小學 走訪3家倉買文具,1家售賣
陽明小學 走訪2家倉買,1家售賣
安靜小學 走訪2家倉買,無人售賣
柳樹小學 走訪1家倉買,無人售賣
安廣小學 走訪2家倉買,1家有售Q幣充值卡
新陽路小學 走訪1家文教,不售賣點卡
撫順小學 走訪1家文教、1家倉買,無人售賣
興纔中學 走訪2家文教,1家售賣
18中 走訪1家倉買,有售網游及Q幣充值卡
5中 走訪4家倉買,1家有售Q幣充值卡
總計:走訪20家倉買及文教店,6家提供網游充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