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訊 一場雪災,市民乘車雖受到一定影響,但哈爾濱的交通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特殊時期就要采取一些打破常規的辦法。有了這次迎戰大雪的經驗,我們的交通行業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大雪過後,一些交通專家、政協委員、市民對交通行業如何應對極端天氣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讓老公交司機跟車
給公交車換雪地胎
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教授張亞平說,下大雪的幾天裡,哈市交通部門加開了大站快車、車上備了防滑沙袋、讓老駕駛員上道、管理人員深入公交車站維持秩序等等,車雖然慢了一些,但保證了市民安全出行。在特殊天氣,為了保證公交車的穩定運營,交通部門可以打破常規,采取一些特殊手段。
張亞平講,近期幾次極端天氣時,一些年輕公交車司機經驗不足,不能保證安全上道而停止運營,導致一些線路車輛被動趴窩。在這種情況下,公交企業可讓那些已經退休但身體狀況好的老司機臨時上道,或跟車指導經驗不足的司機,如何在冰雪路面或者極端惡劣天氣行駛。這樣就能保證車輛全部上道,市民等車時間也能少一點。
張亞平提出,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需要公交企業把冰雪路面駕駛經驗作為司機入行的條件之一。“雖然現在公交車駕駛員缺少,但對駕駛員的入行技術要求決不能降低,‘司機荒’的局面可以通過提高待遇來改變。”他建議,冰雪路面安全駕駛經驗可以在駕校的課程中設置。司機入行後,企業也要不斷在這方面開展培訓,這樣就能讓駕駛員在特殊天氣時也能從容應對。
市民李曉宇講,他坐公交車時發現,公交車冬天幾乎都沒有換雪地胎。他問過司機,司機表示車隊說換不起,一輛車全換雪地胎,得兩萬元左右。公交車承擔著運送市民出行的重任,且具有公益性,那麼政府就要想辦法保證其運行安全。財政可否撥一部分專項資金,用於給公交車在冬季更換雪地輪胎,讓公交車在冰雪路面能開得快一點,讓乘客少等一會車。
特殊天氣征用電話叫車
政府企業給補貼
對於出租車,市民也提出了希望。市民王繼東說,媒體報道說,今年年底前,哈市要再增加2000輛出租車,其中一部分車試水電話叫車。“既然能提供電話叫車服務,可否把這些車輛作為特殊天氣時的應急車輛?”王繼東說,假如這其中有500臺車是電話叫車,在遇到像前幾天的大雪天氣時,政府把這些車臨時征用,用於服務老人、孩子、病人、滯留人群等特殊人群或者其他救援需要。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孫殿軍認為,出租車屬於市場化運營,每天需要交一定的費用,本身也有運營成本,如果這些車被征用為應急車輛,可采取一些辦法來彌補司機的損失。一種是正常收取車費,但允許他們較平時多收取一些叫車費,用於司機被指定去往某地時空駛的成本補償。這個收費標准可以是司機、乘客協商,也可以通過相關部門研究後定價。另外,在遇到特殊情況無法獲得收入的情況下,由財政拿出一部分資金,出租車企業再適當減免一部分日費,由政府、企業共同對這些車輛進行補貼,減輕司機在特殊天氣執行“特殊任務”時的運營負擔。
民用車清運冰雪政府付費
這幾天,哈市路面的積雪逐漸清理乾淨,但因缺少車輛外運,這些積雪堆放在路面,間接影響了車輛通行。春、夏、秋三季,哈市有很多大型運輸車拉運建築材料。冬季,工程暫停,這些運輸車也處於“冬眠”狀態。
張亞平提出,在城市缺少車輛運輸積雪的時候,是否可以征用這些閑置的運輸車輛?哈市運輸協會與運輸企業聯系緊密,政府可以通過運輸協會召集這些運輸車,運輸費用可以按照市場價格支付,這樣既增加了運輸車企業的收入,又能將路面積雪運出去,豈不是一舉兩得?
大力發展地鐵增加公共交通運力
大雪天氣,很多私家車主放棄開車,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張亞平提出,“我們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平時大家也都坐公交車或地鐵,那路面不是就順暢了許多嗎?”
張亞平說,大雪天氣,地鐵凸顯優勢,不受惡劣天氣和路況影響,哈市今後應在發展地鐵上更加傾斜,同時,公交車也要增加運力。